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嘉定古桥之小囡桥及它的神话传说

(2017-04-06 12:32:41)
标签:

小囡桥

嘉定古桥

嘉定镇小囡桥社区

古桥民间传说

名特古桥

分类: 名特古桥
在嘉定孔庙中看到了上海最古老桥梁小囡桥的残留构件。尽管残留的只是几截断桥栏,古桥原址也已改建为水泥桥,但该桥之名的来源依然流传在嘉定的民间传说中,成为了古桥文化的典型。
嘉定古桥之小囡桥及它的神话传说
保存在嘉定孔庙的小囡桥武康石桥栏,虽然年代久远几经搬迁,也已经断成几截,但石栏上雕刻的人物和饰物依然清晰可辨,可谓栩栩如生。
嘉定古桥之小囡桥及它的神话传说
小囡桥残留的石栏现存放在嘉定孔庙棂星门后两边的花坛中,尽管在一些照片中曾经看到过石栏,如果不是“花猫陈”的指点还不一定就能注意到。
嘉定古桥之小囡桥及它的神话传说
小囡桥原址在嘉定镇中心的城中路上,南北跨练祁河,在1964年和1991年先后扩建,已被重建为钢筋水泥公路桥。因为小囡桥在当地的知名度和历来的地位,成为了一方地标,至今在嘉定镇还有小囡桥社区存在。据百度介绍:小囡桥社区地处上海市嘉定镇街道老城区,东至城中路,南至塔城路,西至梅园路,北至练祁河,占地面积127000平方米,有五个自然小区,多为老旧小区。
嘉定古桥之小囡桥及它的神话传说
上海现存的古桥说最大的唯朱家角的放生桥,讲最古的唯推金泽建于南宋(1267年)的普济桥。而位于方塔东南100米的平板桥望仙桥,在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的县志上就有记载,也足以证明此桥在南宋前已存在。嘉定的小囡桥相传于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由嘉定本地人赵安国领头建造,至今还有遗址和遗物存世,所以小囡桥被誉称为上海第一古桥。据记载小囡桥最初是座单孔拱桥,石桥栏杆上雕刻了许多花纹图案,其中有一群天真烂漫的小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引得过桥人驻足观看,欢喜不已,小囡桥由此得名。
嘉定古桥之小囡桥及它的神话传说
嘉定小囡桥残留的石栏。不仅如此,小囡桥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产生了多个版本的民间神话故事,寄托了人们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形成了独特的古桥文化。
网上找到的传说一:小囡桥(孩儿桥) 跨于城中练祁河上。建于宋朝至和年间(1054~1056)。石桥栏上,浮雕数十群童,桥北堍有家徐亮酒坊,美酒飘香,生意兴隆,但老板常觉少酒,窃怀疑伙计所为。 仲夏夜阑,仅徐独坐纳凉,焉然见群童抬酒出坑,徐即追踪,至桥勿见。徐大悟;少酒乃神孩所为。天明,徐雇石匠,凿去石 孩脚趾。翌晨,见石趾血迹斑斑,桥上血印成句:“财主心肠黑,徐坊米酒酸。”此后,徐坊从无缺酒,但再也酿不出醇酒,且酒带血腥味,生意遂一落千丈。刻有孩儿石刻的精致桥栏,现藏县博物馆。元杨维帧诗曰;“徐公坊外仪曹园,孩儿桥头夜不眠;一从游仙引儿戏,散作人间盗酒仙。”清王鸣盛诗曰;“河龙岸划排渔蓑,处处春城荡浆过;闻说石孩曾盗酒,至今桥畔醉人多。”
嘉定古桥之小囡桥及它的神话传说
小囡桥残留石栏。网上找到的传说二:小囡桥建于北宋末年,但是到了南宋开禧年间,桥边忽然出了怪事。那时,桥的北堍,有一座徐公酒坊。有一年夏天,徐公偶然发现:酒坊酿好的酒,隔了一夜总会少了不少。他怀疑是佣工们偷喝了,但没有真凭实据,所以只好话里藏话,指桑骂槐。佣工们虽然感觉冤枉,无奈店主人并未明说实指,所以也只得忍气吞声。 月明星稀的一个夜晚,徐公酒坊树影摇曳。在院子里纳凉的佣工们,听到作坊内一阵响动,不由起身张望。没想到,他们看到了一群头扎叉角辫、身着红肚兜的小孩,手拿各式盛器,鹤行鹭伏,爬到酒缸边,在月光下舀酒畅饮,个个小脸喝得红扑扑、粉嘟嘟的。 大家惊讶万分:这群孩子哪里来的呀?他们推门追去,不料追到了小囡桥上,一大群孩子一个都不见了。于是,大家如梦初醒,原来这是桥上的石小囡成了精,在偷喝徐公坊的酒! 消息一传开,小囡桥声名大振。徐公坊的酒,销得几乎断档,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然而,这件事却惹恼了城西易家酒坊的老板。在一个大雨倾盆、雷电交加的晚上,他手持铁斧、钢凿,偷偷来到小囡桥,把雕在桥栏上的石囡的手脚全部凿断。过后,他还散布谣言,说石囡成精,百姓遭殃,是老天有眼,砍了他们的手脚,不让他们成精作怪。 此后,徐公酒坊再也没有人见到那群活泼天真的孩子了,酒虽然不再少了,但生意却又归于平淡。易家酒坊的生意也没有因此好转,相反,酿的酒总有一股血腥味,没有人敢喝。最终只能关张。 这个传说,在嘉定流传很广。清乾隆年间,科举殿试高中一甲第二名榜眼的嘉定名儒王鸣盛,还有诗专言此事——汀花岸草拂渔蓑,处处春城荡桨过。闻说石孩曾盗酒,至今桥畔醉人多。

网上找到的传说三:【“小囡桥”来历经过】:相传古时,一对穷苦夫妇逢难流落至此,为图生计,在桥边搭起一间简陋的小酒铺,每日靠几个酒水钱勉强裹腹。无奈当时的桥两侧地属僻远,市井惨淡,小铺门口罗雀,渐渐难以为继。某个寒冬的晨曦,铺外蹒跚走来一位饥寒交迫的女童,向夫妇俩乞食。见小家伙寒风中瑟瑟发抖,涕泪凝冰,二夫妇大动恻隐,塞给孩子两张饼,还给了她一壶酒暖身。女童两口酒下肚,小脸顿时通红,高兴得唱起了童谣,夸赞夫妇俩酒醇心善。自那以后,铺中原本普通的水酒竟变得奇香无比,引得八方食客纷至沓来,小铺立时财源滚滚,很快翻新扩建为大酒家,夫妇俩也随之腰缠万贯,锦衣玉食。 多年之后的某个下午,酒家大门外忽然聚了一群孩子,伸手向老板娘讨酒喝。此时已是脑满肠肥的富婆,不但失了当初的怜悯,一声怒叱下,竟呼喝伙计将孩子们一顿毒打。小娃娃们遍体鳞伤,哭喊着逃出酒家。凄惨的童谣演化成对恶夫妇的声声痛诉,店中香醇的酒也变得酸涩异常,从此无人问津,酒家也随之倒闭消匿。 初听乍闻,这是一则说教意味颇浓的“善恶有报”的故事。那群孩童大约就是先前的仙童下凡。据老者介绍,早年桥上存有一组石雕,刻画了孩子们被虐打后的惨状,斑斑血泪,栩栩如生。石刻后被移走,——“小囡桥”却因此得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