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2017-03-15 11:37:07)
标签:

苏州泰伯庙

苏州市保

苏州残坊立柱

苏州二日游

结伴访古

分类: 寺庙特产
苏州不愧是历史文化名城,除了一些知名的名胜风景区,城内外密布着各种各样的古迹,我们的二日游只是转了其中相当小的一部分,许多感兴趣的老古董让我们目不暇接,其中包括几处牌坊立柱。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沿阊门内并不宽敞的下塘街向东,忽然有一个较大的石场,一座石牌坊披红戴彩,这里就是泰伯庙了。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泰伯庙内有至德殿,其中供奉着三位远古的先人。泰伯庙又名至德庙,为奉祀古吴国始祖泰伯之祠庙。先前以为至德殿只是祭奠着吴姓的先祖,现在才知道这里是整个吴文化的祖庭。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据百度介绍:泰伯庙位于苏州市阊门内下塘街250号桃花坞历史街区之中,为纪念古公父(周太王)长子泰伯而建,历史可追溯至东汉,为江南地区第一座奉祀吴地开发始祖泰伯的庙宇。现尚存至德桥、至德坊、大殿三间、东西两庑各三间等为清代建筑。石牌坊名为“至德坊”,一边有文保碑显示1982年,泰伯庙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至于坊前垮市河的至德桥,已是完全改建后没有丝毫古意的石桥,所以并没有拍照。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泰伯庙牌坊背面,据介绍:至德坊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石坊,柱端雕卷云纹,横额镌"至德坊",为光绪二年巡抚吴元柄所书。原尚有"三让无称"、"归化"、"开吴"三坊及石桥、方池,现均已无存。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其实泰伯庙的修复重新开放也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之前这里是一座环境极差的庙桥菜市场。眼前的庙门殿为新建筑,在泰伯庙西侧还有一片名为“吴门书道馆”的仿古建筑,正在举办着吴姓七人篆刻展览。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进入门殿就能看到远处的至德殿,脚下是石块铺就的通道,东西两侧有厢房,近处左右各有一座石亭,其中有巨石碑,据介绍庙中有康熙、光绪及民国时重修记碑石可考。近大殿处东西有大树。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东侧大树雄壮粗大,显然已是古树,西侧一棵稍小不知是否后来补种。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至德殿,内有“至德无名”匾额。据介绍:享殿广三间,面阔14米,进深10米,硬山顶,前加卷棚。康熙四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即康熙)南巡时,钦赐给苏州泰伯庙御笔亲书的“至德无名”四字。随后,乾隆在乾隆十六年二月南巡时在苏州泰伯庙御笔亲书“三让高踪”,乾隆历次下江南遣大臣祭苏州泰伯庙。可见苏州泰伯庙之地位。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至德殿后有古银杏树,只是一路寻访过去,并无门路可入,已是在泰伯庙之外了。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泰伯庙的门前牌坊经过修整还算完整,而此行与李凡的结伴访古在苏州,还见到多处残坊立柱。经过与景德路相交的王天井巷时,途中看到两根残坊立柱。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王天井巷东侧花坛中突立着一根花岗石的牌坊立柱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花坛中的牌坊立柱,尽管我们不清楚它的历史来源,但能够保持屹立在这里,必定有其前因后果。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王天井巷的牌坊立柱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稍北路西,有高围墙老宅,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高墙内居然镶嵌着一根牌坊立柱。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王天井巷高墙内的牌坊立柱,不知其来龙去脉,是否与对面另外一根有什么关系?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在苏州见到多处古街巷有文物局竖立的简介牌,给我们提供了方便。来到刘家浜,这里不仅有介绍中的古宅,短短的小弄堂内(长263.8米宽约4米),竟然还有三座五根牌坊立柱,都与刘缨有关,据介绍:刘缨(1442—1523),字与清,号铁柯,苏州长洲人。明朝成化十四年(1477年)进士。授滕县知县,迁监察御史、太仆少卿。弘治十三年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兼理松潘军务。正德二年改巡抚湖广,次年二月召为大理寺卿,六月改兵部右侍郎。正德五年正月迁南京刑部尚书,正德八年十二月致仕(退休)。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刘家浜简介牌就在一个残坊立柱边,据介绍:刘家浜东起吴趋坊,西至石塔横街,不长的巷子里共有三座牌坊,是以刘缨的功名及官职为坊名,从西向东依次为都宪坊、进士坊和尚书坊。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刘家浜西端的石塔横街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刘家浜西口简介牌处的牌坊立柱为一对,根据介绍应该是刘缨的“都宪坊”。据介绍:巷西的都宪坊,是因刘缨在弘治十三年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兼理松潘军务时而建,“都宪”是都御史的别称。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刘家浜西口的一对“都宪坊”立柱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都宪坊”北侧立柱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刘家浜西口的“都宪坊”立柱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刘家浜中段靠墙处只有一根残坊立柱,根据介绍应该是旧时刘缨的“进士坊”残坊立柱。据介绍:刘家浜中间的进士坊,是因刘缨中明成化十四年的进士而建。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刘家浜老街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只剩一根的进士坊立柱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老建筑中间只剩一根的进士坊立柱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继续向东,看到了靠在小巷两侧墙边的牌坊立柱。根据介绍它就是“尚书坊”了,据介绍:巷东的尚书坊,是为刘缨的南京刑部尚书而建。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刘家浜东侧的一对牌坊立柱,其中还保留有夹杆石。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刘家浜东侧的“尚书坊”立柱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南侧一根立柱包括下边巨大的夹杆石都已经砌在了墙内
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北侧一根立柱只有一个夹杆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