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伴访古·苏州泰伯庙与几处残坊立柱

标签:
苏州泰伯庙苏州市保苏州残坊立柱苏州二日游结伴访古 |
分类: 寺庙特产 |
苏州不愧是历史文化名城,除了一些知名的名胜风景区,城内外密布着各种各样的古迹,我们的二日游只是转了其中相当小的一部分,许多感兴趣的老古董让我们目不暇接,其中包括几处牌坊立柱。

据百度介绍:泰伯庙位于苏州市阊门内下塘街250号桃花坞历史街区之中,为纪念古公父(周太王)长子泰伯而建,历史可追溯至东汉,为江南地区第一座奉祀吴地开发始祖泰伯的庙宇。现尚存至德桥、至德坊、大殿三间、东西两庑各三间等为清代建筑。石牌坊名为“至德坊”,一边有文保碑显示1982年,泰伯庙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至于坊前垮市河的至德桥,已是完全改建后没有丝毫古意的石桥,所以并没有拍照。

泰伯庙牌坊背面,据介绍:至德坊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石坊,柱端雕卷云纹,横额镌"至德坊",为光绪二年巡抚吴元柄所书。原尚有"三让无称"、"归化"、"开吴"三坊及石桥、方池,现均已无存。

其实泰伯庙的修复重新开放也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之前这里是一座环境极差的庙桥菜市场。眼前的庙门殿为新建筑,在泰伯庙西侧还有一片名为“吴门书道馆”的仿古建筑,正在举办着吴姓七人篆刻展览。

进入门殿就能看到远处的至德殿,脚下是石块铺就的通道,东西两侧有厢房,近处左右各有一座石亭,其中有巨石碑,据介绍庙中有康熙、光绪及民国时重修记碑石可考。近大殿处东西有大树。

东侧大树雄壮粗大,显然已是古树,西侧一棵稍小不知是否后来补种。

至德殿,内有“至德无名”匾额。据介绍:享殿广三间,面阔14米,进深10米,硬山顶,前加卷棚。康熙四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即康熙)南巡时,钦赐给苏州泰伯庙御笔亲书的“至德无名”四字。随后,乾隆在乾隆十六年二月南巡时在苏州泰伯庙御笔亲书“三让高踪”,乾隆历次下江南遣大臣祭苏州泰伯庙。可见苏州泰伯庙之地位。

至德殿后有古银杏树,只是一路寻访过去,并无门路可入,已是在泰伯庙之外了。

泰伯庙的门前牌坊经过修整还算完整,而此行与李凡的结伴访古在苏州,还见到多处残坊立柱。经过与景德路相交的王天井巷时,途中看到两根残坊立柱。

王天井巷东侧花坛中突立着一根花岗石的牌坊立柱

花坛中的牌坊立柱,尽管我们不清楚它的历史来源,但能够保持屹立在这里,必定有其前因后果。

王天井巷的牌坊立柱

稍北路西,有高围墙老宅,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高墙内居然镶嵌着一根牌坊立柱。

王天井巷高墙内的牌坊立柱,不知其来龙去脉,是否与对面另外一根有什么关系?

据百度介绍:泰伯庙位于苏州市阊门内下塘街250号桃花坞历史街区之中,为纪念古公父(周太王)长子泰伯而建,历史可追溯至东汉,为江南地区第一座奉祀吴地开发始祖泰伯的庙宇。现尚存至德桥、至德坊、大殿三间、东西两庑各三间等为清代建筑。石牌坊名为“至德坊”,一边有文保碑显示1982年,泰伯庙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至于坊前垮市河的至德桥,已是完全改建后没有丝毫古意的石桥,所以并没有拍照。

泰伯庙牌坊背面,据介绍:至德坊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石坊,柱端雕卷云纹,横额镌"至德坊",为光绪二年巡抚吴元柄所书。原尚有"三让无称"、"归化"、"开吴"三坊及石桥、方池,现均已无存。

其实泰伯庙的修复重新开放也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之前这里是一座环境极差的庙桥菜市场。眼前的庙门殿为新建筑,在泰伯庙西侧还有一片名为“吴门书道馆”的仿古建筑,正在举办着吴姓七人篆刻展览。

进入门殿就能看到远处的至德殿,脚下是石块铺就的通道,东西两侧有厢房,近处左右各有一座石亭,其中有巨石碑,据介绍庙中有康熙、光绪及民国时重修记碑石可考。近大殿处东西有大树。

东侧大树雄壮粗大,显然已是古树,西侧一棵稍小不知是否后来补种。

至德殿,内有“至德无名”匾额。据介绍:享殿广三间,面阔14米,进深10米,硬山顶,前加卷棚。康熙四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即康熙)南巡时,钦赐给苏州泰伯庙御笔亲书的“至德无名”四字。随后,乾隆在乾隆十六年二月南巡时在苏州泰伯庙御笔亲书“三让高踪”,乾隆历次下江南遣大臣祭苏州泰伯庙。可见苏州泰伯庙之地位。

至德殿后有古银杏树,只是一路寻访过去,并无门路可入,已是在泰伯庙之外了。

泰伯庙的门前牌坊经过修整还算完整,而此行与李凡的结伴访古在苏州,还见到多处残坊立柱。经过与景德路相交的王天井巷时,途中看到两根残坊立柱。

王天井巷东侧花坛中突立着一根花岗石的牌坊立柱

花坛中的牌坊立柱,尽管我们不清楚它的历史来源,但能够保持屹立在这里,必定有其前因后果。

王天井巷的牌坊立柱

稍北路西,有高围墙老宅,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高墙内居然镶嵌着一根牌坊立柱。

王天井巷高墙内的牌坊立柱,不知其来龙去脉,是否与对面另外一根有什么关系?

在苏州见到多处古街巷有文物局竖立的简介牌,给我们提供了方便。来到刘家浜,这里不仅有介绍中的古宅,短短的小弄堂内(长263.8米宽约4米),竟然还有三座五根牌坊立柱,都与刘缨有关,据介绍:刘缨(1442—1523),字与清,号铁柯,苏州长洲人。明朝成化十四年(1477年)进士。授滕县知县,迁监察御史、太仆少卿。弘治十三年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兼理松潘军务。正德二年改巡抚湖广,次年二月召为大理寺卿,六月改兵部右侍郎。正德五年正月迁南京刑部尚书,正德八年十二月致仕(退休)。
前一篇:结伴访古·苏州下津桥
后一篇:结伴访古·苏州江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