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冬迎春游湖州·袁家汇古镇(三)
标签:
袁家汇古镇辞冬迎春游湖州南浔区和孚镇开禧兴隆保安桥组团访古寻旧 |
分类: 沪外旅游 |
据说在民国时期和孚镇也称为荻港镇,后又称为荻港公社,现在袁家汇和荻港的行政区称为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但原来的和孚镇政府却驻在袁家汇。和孚镇古老的建筑大多集中在袁家汇,新镇区如今在向东扩建,但新区那里还存在着几座古桥,也是我们寻访的目标。

和孚镇袁家汇古镇的开禧桥,是一座三跨的石板桥,其位置就在和孚影剧院东侧不远处,其东西走向,跨过它继续向东,渐渐地离开了古镇的老建筑聚集区。

开禧桥的资料几乎是空白,桥额上阴刻双划线的桥名是“重建开禧桥”,后面落款隐约有“龙飞乾隆”字样,显然也是一座历史非常久远的古桥了。

开禧桥原先两侧的石板桥栏和望柱还在,只是它的桥面被铺设了一层水泥,而且还附加了铁栏杆,也证明开禧桥发挥的作用由建成开始延续了很久很久。

微微拱起的开禧桥桥面

开禧桥东侧不远处民居院墙边有一块古桥的抱鼓石,不知是不是开禧桥的原配。

开禧桥南侧有粗水管借过,正好把桥梁上的桥额给遮挡了。

开禧桥的南侧面

北侧面

我在开禧桥上

开禧桥的石材都是微红的武康石,其中略拱的桥梁颇有宋元风格,不过也可能是后期仿制而成。

继续向东行走,穿过一些民居和小区以及新建的公路,在一条小河上找到了一座小型的石拱桥。

古桥名为兴隆桥,这是两侧的桥额。

桥堍的文保碑,兴隆桥也是湖州市的文保点。

兴隆桥小巧玲珑,古桥所有的结构保存良好,这是它的东西两堍石阶。

兴隆桥的北侧面,可以看出古桥下的河道原先还要更为宽阔,如今的石驳岸已经挤占了大部分的河道,以至于小河宽度与古桥的跨径一样了,比较可惜的就是兴隆桥刻有桥联的桥联石全部都被遮挡。

兴隆桥的南侧面,古桥边东西两侧各有水桥一座,只是河道的污染已经无法想象,河水如同墨汁一样。

兴隆桥西堍南侧有一座微型的土地庙

土地庙中简单的陈设

想起古镇上别处见到的一座土地庙

开禧桥桥顶上的桥心石,是比较少见而且漂亮的“必定如意”图。

兴隆桥上向东看,筑就石驳岸的小河如同一条排污的阳沟。

兴隆桥上向北看,古桥四周已是城镇化,河道西侧的公路与新建的住宅楼。

和孚镇袁家汇古镇的开禧桥,是一座三跨的石板桥,其位置就在和孚影剧院东侧不远处,其东西走向,跨过它继续向东,渐渐地离开了古镇的老建筑聚集区。

开禧桥的资料几乎是空白,桥额上阴刻双划线的桥名是“重建开禧桥”,后面落款隐约有“龙飞乾隆”字样,显然也是一座历史非常久远的古桥了。

开禧桥原先两侧的石板桥栏和望柱还在,只是它的桥面被铺设了一层水泥,而且还附加了铁栏杆,也证明开禧桥发挥的作用由建成开始延续了很久很久。

微微拱起的开禧桥桥面

开禧桥东侧不远处民居院墙边有一块古桥的抱鼓石,不知是不是开禧桥的原配。

开禧桥南侧有粗水管借过,正好把桥梁上的桥额给遮挡了。

开禧桥的南侧面

北侧面

我在开禧桥上

开禧桥的石材都是微红的武康石,其中略拱的桥梁颇有宋元风格,不过也可能是后期仿制而成。
开禧桥资料:开禧桥,三孔石梁桥,东西向,清代重建,和孚镇和孚村泉生路东侧市河上。
开禧桥其实是一座差不多被人遗忘的老桥,镇上的人只知道叫袁家桥了,而桥面已经被铺成了水泥,不仔细看,真以为是一座破败的新桥而已。但待你走进看,发现这是一座相当不错的老桥,阴刻的字依稀可辨:重建开禧桥。从桥柱和面板的背后看得出,桥所用的石材基本为武康石,说明桥的初建年份是比较早的,桥出水也很高,而略点弧形的桥面板更说明它的年头并不短了,这至少是明以前石梁桥的形制,素面的青山桥栏板也是明朝的风格,跟小镇上几座名声在外的拱桥比,真的有点委屈了。查资料开禧为南宋皇帝宋宁宗的年号(1205-1207)。这是不是这桥的初建年代,不得而知。桥北那么长那么多台阶的河埠头也是少见的。

继续向东行走,穿过一些民居和小区以及新建的公路,在一条小河上找到了一座小型的石拱桥。

古桥名为兴隆桥,这是两侧的桥额。

桥堍的文保碑,兴隆桥也是湖州市的文保点。

兴隆桥小巧玲珑,古桥所有的结构保存良好,这是它的东西两堍石阶。

兴隆桥的北侧面,可以看出古桥下的河道原先还要更为宽阔,如今的石驳岸已经挤占了大部分的河道,以至于小河宽度与古桥的跨径一样了,比较可惜的就是兴隆桥刻有桥联的桥联石全部都被遮挡。

兴隆桥的南侧面,古桥边东西两侧各有水桥一座,只是河道的污染已经无法想象,河水如同墨汁一样。

兴隆桥西堍南侧有一座微型的土地庙

土地庙中简单的陈设

想起古镇上别处见到的一座土地庙

开禧桥桥顶上的桥心石,是比较少见而且漂亮的“必定如意”图。

兴隆桥上向东看,筑就石驳岸的小河如同一条排污的阳沟。

兴隆桥上向北看,古桥四周已是城镇化,河道西侧的公路与新建的住宅楼。
前一篇:辞冬迎春游湖州·袁家汇古镇(二)
后一篇:高桥龙叶村的1568号百年朴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