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赵巷沈泾塘村的四角桥
标签:
四角桥青浦区赵巷镇沈泾塘村名特古桥三人之行到青浦 |
分类: 名特古桥 |
自上一次与李凡一同去松江区小昆山镇看过三角桥后,青浦区赵巷镇上有两座已知位置的四角桥,就成了我们此行青浦的主要目标,在白鹤镇接连看了几棵古树之后,又来到了赵巷镇的沈泾塘村,在四处都是农田中找到了没有具体名字的四角桥。

青浦区赵巷镇沈泾塘村的四角桥

站在高处看四角桥的桥面

低处看四角桥的结构

据可靠资料上海地区目前此类桥梁尚存七座,本来可以有十座的,可惜金山区的三座已经被拆除。尽管观看三角桥四角桥最好的方法要么从高空俯视,要么由小船上仰视,我们不具备这个条件,但也想尽快到访每一座桥梁,因为随着时间流淌,那个时代的水泥拱桥纷纷进入淘汰期,再晚恐怕就难以相见了。

沈泾塘村的四角桥周围都是农田而没有什么参照物,虽然河道与道路都是十字交叉的,但任何一个方向望去都是大同小异的。

沈泾塘村的四角桥具体历史背景资料都一无所知,不清楚从什么渠道可以对此稍有了解。据介绍:沈泾塘村地处青浦区赵巷镇的北侧,南邻盈港路,北靠青浦华新镇,嘉松公路、崧泽大道贯穿全村,全村区域面积1.07平方公里。沈泾塘村取沈泾塘河名而成,位于离镇政府东北3公里处,沈泾塘村原是在合作化时从观音乡划来,建立沈泾塘高级社,公社时为沈泾塘大队。1960年沈泾塘与姚泾合并,称姚泾大队,1961年又从姚泾大队划出,建立沈泾塘大队。 沈泾塘村地势低洼,都是塘田。解放前经常受洪水的威胁,是个九年六荒的贫穷村。解放后兴修水利,造起了电灌站、排涝泵站,解决了洪涝灾害。沈泾塘小学创办于1952年,1987年并入赵巷中学小学。沈泾塘中学创办于1967年,1978年并入北崧中学。在沈泾塘村1组境内,清代建郎家庵(杨老爷、孟将老爷),1968年拆除。沈泾塘6组境内,明代建萧王庵(萧王老爷),1958年拆除。由自然村2个组成。总人口2496人,总户数752户。

四角桥的桥顶。据吴纪慰老师《上海古桥谱》记载:沈泾塘十字河桥(俗称四角桥)位于赵巷镇沈泾塘村,跨十字河。1978年建,是一座由钢筋水泥建造的十字拱跨桥。桥东南至西北长19.90米,西南至东北长19.40米,宽3.30米,高3.30米。十字桥桥面中心为圆形,直径7米。桥面两侧有水泥横栏,高0.95米。该桥整体构造完好,由于自然风化,桥体水泥老化剥落。该桥整体保存完好,长期为附近村民生产生活所使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艺术价值。

简洁的水泥桥栏

桥栏

桥面和桥栏

青浦区赵巷镇沈泾塘村的四角桥

站在高处看四角桥的桥面

低处看四角桥的结构

据可靠资料上海地区目前此类桥梁尚存七座,本来可以有十座的,可惜金山区的三座已经被拆除。尽管观看三角桥四角桥最好的方法要么从高空俯视,要么由小船上仰视,我们不具备这个条件,但也想尽快到访每一座桥梁,因为随着时间流淌,那个时代的水泥拱桥纷纷进入淘汰期,再晚恐怕就难以相见了。

沈泾塘村的四角桥周围都是农田而没有什么参照物,虽然河道与道路都是十字交叉的,但任何一个方向望去都是大同小异的。

沈泾塘村的四角桥具体历史背景资料都一无所知,不清楚从什么渠道可以对此稍有了解。据介绍:沈泾塘村地处青浦区赵巷镇的北侧,南邻盈港路,北靠青浦华新镇,嘉松公路、崧泽大道贯穿全村,全村区域面积1.07平方公里。沈泾塘村取沈泾塘河名而成,位于离镇政府东北3公里处,沈泾塘村原是在合作化时从观音乡划来,建立沈泾塘高级社,公社时为沈泾塘大队。1960年沈泾塘与姚泾合并,称姚泾大队,1961年又从姚泾大队划出,建立沈泾塘大队。 沈泾塘村地势低洼,都是塘田。解放前经常受洪水的威胁,是个九年六荒的贫穷村。解放后兴修水利,造起了电灌站、排涝泵站,解决了洪涝灾害。沈泾塘小学创办于1952年,1987年并入赵巷中学小学。沈泾塘中学创办于1967年,1978年并入北崧中学。在沈泾塘村1组境内,清代建郎家庵(杨老爷、孟将老爷),1968年拆除。沈泾塘6组境内,明代建萧王庵(萧王老爷),1958年拆除。由自然村2个组成。总人口2496人,总户数752户。

四角桥的桥顶。据吴纪慰老师《上海古桥谱》记载:沈泾塘十字河桥(俗称四角桥)位于赵巷镇沈泾塘村,跨十字河。1978年建,是一座由钢筋水泥建造的十字拱跨桥。桥东南至西北长19.90米,西南至东北长19.40米,宽3.30米,高3.30米。十字桥桥面中心为圆形,直径7米。桥面两侧有水泥横栏,高0.95米。该桥整体构造完好,由于自然风化,桥体水泥老化剥落。该桥整体保存完好,长期为附近村民生产生活所使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艺术价值。

简洁的水泥桥栏

桥栏

桥面和桥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