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虎丘胜迹(下)

(2017-01-08 12:14:14)
标签:

虎丘风景区

双井桥

虎丘塔

结伴寻旧

沪外旅游

分类: 沪外旅游
从山塘河的虎丘寺山门开始向上,到千人石为止,已经看到了太多充满历史人文沉淀的景点,现在游览虎丘最著名的剑池和虎丘塔。和很多名山大川相比,不到百米海拔的虎丘,只能归入丘的类别。然而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那两千多年的人文底蕴早已把它装扮成气象万千的大山,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甚至让人产生望而仰止的感觉。
苏州虎丘胜迹(下)
我们首先关注的是虎丘双井桥,每一个游客去虎丘塔想必一定会经过双井桥,无不为桥面上开设两个井口的独特构思而叹服。
苏州虎丘胜迹(下)
双井桥位于虎丘剑池上,建于南宋,为单孔石拱桥,桥面由几块大青石板铺就,高悬剑池上方十数米处,桥上有两个并列的圆孔,可以用吊桶向下提水,是虎丘著名的历史景观。
苏州虎丘胜迹(下)
双井桥架设在剑池之上,据介绍:虎丘中最引人入胜的古迹名胜就是传为吴王阖闾墓的剑池。称它为剑池原因有三个,一是如果您从上面看,这池宛若一把平铺的剑;另一原因是传说当年为吴王阖闾殉葬有扁诸、鱼肠宝剑三千把,故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秦始皇与孙权都曾来这里挖过剑,剑池就是由他们所挖而成的,其实剑池是天然形成的。剑池可以说是虎丘最为神秘的地方,传说吴王阖闾墓的开口处就在这里。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
苏州虎丘胜迹(下)
四个蓝色的字体是“风壑云泉”,这是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书写的,这四字将这里的景色完全概括于其中,意思是您站在这里侧耳可听风声,举目可观赏岩石,抬头可观云彩,低头可看流泉。
苏州虎丘胜迹(下)
剑池和双井桥
苏州虎丘胜迹(下)
通过石阶我们来到双井桥的桥面
苏州虎丘胜迹(下)
双井桥桥面,据“悠哉游哉之走遍苏州的博客”介绍:双井桥横跨剑池东西峭壁顶端,因桥面上有两个井口状圆洞,俗称“双吊桶”。旧时,云岩禅寺的僧人用水要到剑池汲取,担水上山,登降甚劳。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四月,自天府易镇吴兴,来虎丘游玩的陈敷文出钱20万,跨两崖建楼剑池之上,为井干以便汲水,故又名“陈公楼”。陈公楼初为木质,后方丈霑公改建为石桥。
苏州虎丘胜迹(下)
双井桥的井口,还有传说在这桥上有两口井,原先这两口井只是山僧提水用的地方,但是由于我国四大美女之一西施曾在这里照镜,而且她的丈夫夫差陪同她一起照镜,所以这二口井也称“夫妻井”或“鸳鸯井”。从这里我们再看剑池,就更能感受到它的陡峭和惊心动魄。
苏州虎丘胜迹(下)
双井桥上有青石质的桥心石,由于行人众多图案已经被磨得难以辨认。
苏州虎丘胜迹(下)
双井桥东侧有虎丘景区的邮局和礼品商店
苏州虎丘胜迹(下)
西侧可以通向虎丘塔,门边有双井桥的简介,近处是虎丘景区著名的致爽阁,据介绍:致爽阁又名“虎伏阁”,在虎丘塔西南面,位于山的最高点,旧为“小五台”  ,取诗句“四山爽气,日夕西来”命名。清朝康熙八年间圈入行宫,咸丰十年毁于火,现存建筑是民国十九年(1930年)宣愣和尚重建的。这里陈设的一套明式家具非常精湛。在这里远望可看到狮子山,这头狮子正伏着在地上回首望虎丘,这就是著名的“狮子回首望虎丘”景观。此外高阁幽雅,平台旷朗,俯瞰平畴远野,令人神清气爽。
苏州虎丘胜迹(下)
在双井桥可以俯视最为著名的剑池,据介绍:吴王阖闾墓葬据史载在虎丘,历史上曾多次在剑池下发现“墓道入口”。明正德年间苏州大旱,王鏊、唐伯虎等名士在干涸的剑池底发现三角形的洞口,入内只见“垒石数层若横板而已”,遂在剑池东侧崖壁上刻有两篇纪事。1955年和1994年,虎丘管理部门在疏浚剑池淤泥时,均发现“墓道入口”,所见情况与明代唐伯虎等人记载一致。
苏州虎丘胜迹(下)
双井桥上向南看,前面宽阔处就是千人石,而近处有游人进出的月门洞,上面可以行走又似一座石拱旱桥。
苏州虎丘胜迹(下)
该月门洞名为“别有洞天”,从这里看高悬的双井桥更是别有风味。
苏州虎丘胜迹(下)
仔细看“别有洞天”月门洞确实是按照石拱桥的形式来建造的,不知该建筑建于何时,其桥顶上有水纹图案的桥心石,桥底下有太极图案的龙门石。
苏州虎丘胜迹(下)
在“悠哉游哉之走遍苏州的博客”中看到历史上不同时期双井桥的图片,想象一下如果桥上有亭廊,井中有吊桶,那又该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苏州虎丘胜迹(下)
过双井桥继续向上,穿入解脱门,虎丘塔已在眼前了。
苏州虎丘胜迹(下)
进虎丘塔园的最后一道门,圆洞门额上题“海涌岚浮”四字,是由张爱萍将军题写。
苏州虎丘胜迹(下)
来到了著名的虎丘塔前,据介绍:云岩寺塔,又称虎丘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朴雄奇,早已成为古老苏州的像征。虎丘塔(云岩寺塔)现残高48米,为八角仿木结构楼阁式七层砖塔,是江南现存唯一始建于五代的多层建筑,腰檐、平座、勾栏等全用砖造,外檐斗拱用砖木混合结构。现塔顶轴心向北偏东倾斜约2.34米,据专家推测,因塔基岩在山斜坡上,填土厚薄不一,故塔未建成已向东北方倾斜,但斜而不倒屹立千年,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苏州虎丘胜迹(下)
虎丘塔细部,据介绍:虎丘塔斜而不倒,所以更显得它的珍贵,由于在全国仅存此例,因此该塔无论在建筑科学,造型艺术、历史研究等各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虎丘是苏州两千五百年沧桑的见证,高高耸立在山顶的虎丘塔已经成了苏州的标志。
苏州虎丘胜迹(下)
1961年,国务院已将苏州云岩寺塔包括云岩寺其他建筑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又成为中国大运河的遗产点之一。
苏州虎丘胜迹(下)
虎丘塔边游人如织,据介绍:虎丘的建筑是虎丘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其类别多样,年代久远。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风格与自然景观协调。其形式有塔、殿、桥、亭、楼、阁、墓等;年代从五代延续至当代,呈现出宋、元、明、清、民国等建筑风格。
苏州虎丘胜迹(下)
在虎丘塔的国保碑前与宝塔合影
苏州虎丘胜迹(下)
虎丘塔边展示着许多的础石
苏州虎丘胜迹(下)
础石上的精美石雕
苏州虎丘胜迹(下)
御道石雕石雕,据称都是来自于虎埠禅寺的旧物。
苏州虎丘胜迹(下)
御碑亭在塔院内,大雄宝殿后面,宋时称御书阁,元时为妙庄严阁,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改建为御书亭,至乾隆末年御书亭共有三处,清咸丰年间,均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江苏巡抚崧骏因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均驻跸虎丘,故又动工建亭岩巅,亭内奉有宸墨·今御碑亭之北壁,镌有康熙御诗。
苏州虎丘胜迹(下)
虎丘第三泉,据介绍:名泉就处在虎丘这一静幽秀美的环境里。唐代贞元年间,陆羽曾住虎丘,亲自到山上挖了一口井,专门研究泉水水质对煎茶的作用。因虎丘泉水质清甘味美,被唐代品泉家刘伯刍评为“天下第三泉”。于是虎丘石井泉就以“天下第三泉”名传于世。
苏州虎丘胜迹(下)
观音殿遗址
苏州虎丘胜迹(下)
古石观音殿内
苏州虎丘胜迹(下)
虎丘景区内容极多,匆匆地转了一圈也不可能全部转到,这是进入景区时经过的海涌桥。
苏州虎丘胜迹(下)
离开时走过的南门出口处,这里跨环山河的虽然是一座石板桥形式,不知为什么却采用了水泥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