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古桥之履祥桥·戴家桥

标签:
奉贤庄行古桥城建学院履祥桥牛溇村戴家桥结伴访古名特古桥 |
分类: 名特古桥 |
与李凡的结伴访古走了些地方看了些古迹,而众多的奉贤区老石桥是我们持续寻访的目标。吴纪慰老师的博客给我们指定了一份比较详细的目录,其中庄行镇范围内总共才八座古桥,以前曾经看过镇上的两座,这一次就专门去看余下的六座。

这一天的寻访奉贤区庄行镇又采用了骑游的形式,我俩分别由周浦和新场的家中来到了航头汇合,随后一口气穿过金汇和南桥直奔庄行镇。第一座看到是高大三跨的履祥桥。

履祥桥如今已经被圈入到了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校园中,从丧失了通行功能后被废弃乡野华丽变身为锦上添花的景观桥,其简洁的线条着实为校园添色不少。因为古桥被圈入到了校园中,却让我们近距离的观察增添了些许麻烦。首先沿乡道来到了古桥西侧的铁丝网外,远距离看到了履祥桥。

到上海城建学院大门,门卫却坚称学校规定不能让外人进入,多说也没用,无奈只得去到学院的北门试一试,结果碰到的门卫师傅态度和蔼较好说话,让登记了一下就放我们进入学校了。于是得以近距离地来到古桥边,这是履祥桥的东侧面。

履祥桥的文保碑在古桥对面的小岛上,但这一头却用铁丝网包围着,或许是学校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吧,令我们还是没能踏上古桥一步。另外发现文保碑上虽然标注着“履祥桥”的桥名,而实际上古桥两侧却刻着截然不同的两个桥名,西侧比较脏的为“履祥桥”,而东侧较干净的为“东新桥”。

吴纪慰博客的履祥桥资料显示:履祥桥又名李匠桥,位于庄行镇吕桥村4组。始建于清代。传由一李姓始匠募建。1934年重修。该桥为三跨三拼平梁桥,南北走向,跨南桥塘。全长20.38米,寛1.75米,跨径5.60米。2007年公布为奉贤区文物保护单位。

履祥桥的南堍被铁丝网包围着,不能走上古桥。履祥桥没有修复前的网上资料:履祥桥,地址位于庄行镇吕桥村3组,始建于清代光绪7年。南北向,三跨三拼石板桥。2007年被奉贤区立为文物保护单位。此桥南堍有石级5级,长2.53米,北堍没有石级。北引桥长2.57米,北跨长6.7米,桥中跨长6.54米,桥南跨长6.15米,桥宽1.64米,桥高3.95米。桥上有桥联,由于风化严重无法看清。桥的北堍面东石板有记文“东新桥”,我估计履祥桥曾经修整过,此块带有记文的石板或许是从别处移来的。并有记文“民国23年二月建”“胡梁桥工委会经募”。履祥桥现在的位置处于奉贤一大学院北面,离大学只有一围墙之隔。桥的北面是新建的生活区。

西侧面

桥脚上的桥联无法看清

看到过原先履祥桥的照片,周围环境很是不堪,现在划入到了学校中,洁净美丽的环境与古桥相互依存,造就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更重要的是老石桥置身于此,其安全和保护就不再存在问题,相当于其他大部分的古桥来说,履祥桥是属于幸运的。这是履祥桥的西侧面。

履祥桥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走上吉祥”得到了妥善保护,它也定位了原南桥塘的位置。这是履祥桥的东侧面。

履祥桥所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南亭路上的正门

履祥桥所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浦卫路上的北门,旁边“工会学院”的招牌还没有消去。

第二座看到的是戴家桥,与履祥桥一样被围着,不过它处在一个大型的养鱼场内,近距离观察戴家桥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桥头有文保碑,仔细辨认可以得悉:戴家桥2011年7月22日公布为奉贤区文物保护单位。

在横贯杨溇村的杨荐路上,有戴家桥的介绍,其中有比较详细的历史背景或者传说。

戴家桥是在一大片鱼塘中间,周围找到一户民居的门牌是杨溇村牛溇1201,原先的牛溇村6组已经合并到了杨溇村十二组,据吴纪慰博客介绍:戴家桥,位于庄行镇牛溇村6组,始建于清代。三跨三拼立壁墩平梁桥,南北跨原南桥塘。全长17.88米,寛1.64米,桥板厚0.30米。桥面两侧设八支方形石柱栏,原木扶手已失。2007年列为奉贤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我和李凡骑行到了杨溇村,一经打听便给指明了方位,可见戴家桥在当地确实是闻名的地标,只是废弃多时,不仅桥下的南桥港已经湮没,连两侧的道路也不再存在,更想不到的是在古桥北堍竟是一大片坟墓地。

走到跟前才发现有铁丝网挡住去路,眼见近在咫尺的古桥岂能就此罢休。

循铁丝网找到一个铁门,因为叫不到人只得翻门而入了。这是李凡正在过铁门的一瞬间。

进入到了鱼塘

走近戴家桥

有狗狂吠而来,我们知道乱叫的狗并没有什么威胁,实际上古桥边还栓有一条不叫的狼狗,那倒是有点令人害怕的。

好在有主人听见狗叫声就过来了,他或许也是担心会出什么问题吧,按住了狼狗随便我们参观。

鱼塘主人在得知我们远道而来特意看古桥时,也饶有兴趣仔细地观看朝夕相处的古桥来。

桥梁上戴家桥的桥名并不十分清晰

几处桥铭更是难辨,网上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戴家桥位于庄行镇牛溇12队,民国十七年建,桥为三跨三拼石板桥,横跨南桥塘,如今的南桥塘已经淹没了,桥的四周是鱼塘。桥上有记文“民国十有七年古历戊辰冬十月之吉”“里人戴口口口诸口土作口口口石”。戴家桥有桥联,但很可惜全部在泥土中无法看见。桥上的望柱很好,一共有八根望柱。戴家桥为南北向,南跨5.45米,中跨6.66米,北跨5.55米,桥宽1.60米。望柱0.27×0.27×1.56米。


这一天的寻访奉贤区庄行镇又采用了骑游的形式,我俩分别由周浦和新场的家中来到了航头汇合,随后一口气穿过金汇和南桥直奔庄行镇。第一座看到是高大三跨的履祥桥。

履祥桥如今已经被圈入到了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校园中,从丧失了通行功能后被废弃乡野华丽变身为锦上添花的景观桥,其简洁的线条着实为校园添色不少。因为古桥被圈入到了校园中,却让我们近距离的观察增添了些许麻烦。首先沿乡道来到了古桥西侧的铁丝网外,远距离看到了履祥桥。

到上海城建学院大门,门卫却坚称学校规定不能让外人进入,多说也没用,无奈只得去到学院的北门试一试,结果碰到的门卫师傅态度和蔼较好说话,让登记了一下就放我们进入学校了。于是得以近距离地来到古桥边,这是履祥桥的东侧面。

履祥桥的文保碑在古桥对面的小岛上,但这一头却用铁丝网包围着,或许是学校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吧,令我们还是没能踏上古桥一步。另外发现文保碑上虽然标注着“履祥桥”的桥名,而实际上古桥两侧却刻着截然不同的两个桥名,西侧比较脏的为“履祥桥”,而东侧较干净的为“东新桥”。

吴纪慰博客的履祥桥资料显示:履祥桥

履祥桥的南堍被铁丝网包围着,不能走上古桥。履祥桥没有修复前的网上资料:履祥桥,地址位于庄行镇吕桥村3组,始建于清代光绪7年。南北向,三跨三拼石板桥。2007年被奉贤区立为文物保护单位。此桥南堍有石级5级,长2.53米,北堍没有石级。北引桥长2.57米,北跨长6.7米,桥中跨长6.54米,桥南跨长6.15米,桥宽1.64米,桥高3.95米。桥上有桥联,由于风化严重无法看清。桥的北堍面东石板有记文“东新桥”,我估计履祥桥曾经修整过,此块带有记文的石板或许是从别处移来的。并有记文“民国23年二月建”“胡梁桥工委会经募”。履祥桥现在的位置处于奉贤一大学院北面,离大学只有一围墙之隔。桥的北面是新建的生活区。

西侧面

桥脚上的桥联无法看清

看到过原先履祥桥的照片,周围环境很是不堪,现在划入到了学校中,洁净美丽的环境与古桥相互依存,造就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更重要的是老石桥置身于此,其安全和保护就不再存在问题,相当于其他大部分的古桥来说,履祥桥是属于幸运的。这是履祥桥的西侧面。

履祥桥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走上吉祥”得到了妥善保护,它也定位了原南桥塘的位置。这是履祥桥的东侧面。

履祥桥所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南亭路上的正门

履祥桥所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浦卫路上的北门,旁边“工会学院”的招牌还没有消去。

第二座看到的是戴家桥,与履祥桥一样被围着,不过它处在一个大型的养鱼场内,近距离观察戴家桥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桥头有文保碑,仔细辨认可以得悉:戴家桥2011年7月22日公布为奉贤区文物保护单位。

在横贯杨溇村的杨荐路上,有戴家桥的介绍,其中有比较详细的历史背景或者传说。

戴家桥是在一大片鱼塘中间,周围找到一户民居的门牌是杨溇村牛溇1201,原先的牛溇村6组已经合并到了杨溇村十二组,据吴纪慰博客介绍:戴家桥,位于庄行镇牛溇村6组,始建于清代。三跨三拼立壁墩平梁桥,南北跨原南桥塘。全长17.88米,寛1.64米,桥板厚0.30米。桥面两侧设八支方形石柱栏,原木扶手已失。2007年列为奉贤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我和李凡骑行到了杨溇村,一经打听便给指明了方位,可见戴家桥在当地确实是闻名的地标,只是废弃多时,不仅桥下的南桥港已经湮没,连两侧的道路也不再存在,更想不到的是在古桥北堍竟是一大片坟墓地。

走到跟前才发现有铁丝网挡住去路,眼见近在咫尺的古桥岂能就此罢休。

循铁丝网找到一个铁门,因为叫不到人只得翻门而入了。这是李凡正在过铁门的一瞬间。

进入到了鱼塘

走近戴家桥

有狗狂吠而来,我们知道乱叫的狗并没有什么威胁,实际上古桥边还栓有一条不叫的狼狗,那倒是有点令人害怕的。

好在有主人听见狗叫声就过来了,他或许也是担心会出什么问题吧,按住了狼狗随便我们参观。

鱼塘主人在得知我们远道而来特意看古桥时,也饶有兴趣仔细地观看朝夕相处的古桥来。

桥梁上戴家桥的桥名并不十分清晰

几处桥铭更是难辨,网上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戴家桥位于庄行镇牛溇12队,民国十七年建,桥为三跨三拼石板桥,横跨南桥塘,如今的南桥塘已经淹没了,桥的四周是鱼塘。桥上有记文“民国十有七年古历戊辰冬十月之吉”“里人戴口口口诸口土作口口口石”。戴家桥有桥联,但很可惜全部在泥土中无法看见。桥上的望柱很好,一共有八根望柱。戴家桥为南北向,南跨5.45米,中跨6.66米,北跨5.55米,桥宽1.60米。望柱0.27×0.27×1.56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