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水泥桥】太仓西郊伯勋桥

标签:
伯勋桥苏州太仓西郊镇民国水泥亭桥三人之行古镇老街 |
分类: 名特古桥 |
太仓东郊南广教寺两侧看了古桥井亭桥和金鸡桥,随后来到西郊镇,看一座民国时期建成的三跨水泥台阶亭桥,因为该桥是当地人王伯勋出资所建,所以被称为伯勋桥。

太仓西郊镇的伯勋桥,特殊年代里桥上原来的“伯勋桥”三字已经被覆盖而改成“人民桥”,桥脚两侧有桥联,只是也被水泥覆盖而难以看到。

如此高大的水泥桥本就少见,而桥顶上建一座水泥八角亭的更是稀少,一座壮观又漂亮的老桥目前外观基本保持原样,细看其处境却并不太妙,桥脚中的两根水泥支柱已经断裂。

桥亭一侧镶有石碑,但见碑上文字几乎都被凿去,据说是文革时期所为,好在水泥桥坚固,当时其他地方凿不掉而采用水泥粉刷遮挡了亭柱上的文字。石碑边有蓝色标识牌,桥名为伯勋桥,是“太仓市控制保护建筑”。据介绍:伯勋桥横跨于西郊昆山塘与浏河塘交汇处,原名仁寿桥,为太仓昆山两市地界桥,桥东是太仓地界,桥西则为昆山地界。最早木桥年久失修,民国时里人王伯勋捐资重建,桥上筑有八角桥亭,乡人感其善举,改称为伯勋桥。而昆山塘与穿越太仓市区的致和塘是同一条古河道。

宾贤桥西堍。据介绍:该桥为三孔钢筋混凝土桥,跨度达32米,桥东西各有36级台阶,桥中央建有八角攒尖顶桥亭。伯勋桥的台阶中间还设有两条便于小车推行的斜坡,桥栏同样是水泥浇筑而成,特别显眼的是桥栏中八根冲天的望柱,不知为何建得如此之高。

宾贤桥东堍,可见桥亭顶上葫芦已经丢失,八个翘角也断裂。据网上资料介绍:伯勋桥,横跨在西镇昆山塘与浏河塘的交汇处,为太仓、昆山两县的交界桥。伯勋桥原为竹木结构,叫“仁寿桥”,后来年久失修,倒塌路断,往来行人只好靠一块木板系两头用绳索连结两岸,扯来扯去渡河,极不方便。后来西郊人王伯勋捐资12000银元,于1933年兴建钢筋水泥浇铸,当年九月峻工投入使用。桥为三孔,靠两排桥桩承重,每排有四根桥桩。桥中间筑有八角凉亭,在供游人观光的同时,起着稳固桥墩体的作用。

桥顶四根亭柱上有建桥时间为民国二十三年春,楹联内容可从网上摘录而来。北柱(东): 舆梁幸獲覌成 為誦析薪惭負荷

南柱(东): 完世父済涉之願 倘来题柱誦清芬

南柱(西): 為邦人履蹻所經 重見跨虹規故迹

北柱 (西): 泉壤差堪告慰 勉将鞭石費經营

内观水泥亭顶

太仓西郊的伯勋桥,1934年里人王伯勋独资捐造,有欧洲亭园风格,置于小镇水乡之间,风光独特,景观为江南所仅见。

这边立柱上有“过桥昆山”的提示,我们来到伯勋桥上,那是踩在太仓与昆山的交界线上。

伯勋桥上向西看昆山一侧

伯勋桥上向东看太仓一侧

伯勋桥南侧,太仓造船厂高大的行吊伸向河中,不过原先的国营船厂早已经瓦解。

太仓造船厂通向西郊镇的老厂门

太仓西郊镇的伯勋桥,特殊年代里桥上原来的“伯勋桥”三字已经被覆盖而改成“人民桥”,桥脚两侧有桥联,只是也被水泥覆盖而难以看到。

如此高大的水泥桥本就少见,而桥顶上建一座水泥八角亭的更是稀少,一座壮观又漂亮的老桥目前外观基本保持原样,细看其处境却并不太妙,桥脚中的两根水泥支柱已经断裂。

桥亭一侧镶有石碑,但见碑上文字几乎都被凿去,据说是文革时期所为,好在水泥桥坚固,当时其他地方凿不掉而采用水泥粉刷遮挡了亭柱上的文字。石碑边有蓝色标识牌,桥名为伯勋桥,是“太仓市控制保护建筑”。据介绍:伯勋桥横跨于西郊昆山塘与浏河塘交汇处,原名仁寿桥,为太仓昆山两市地界桥,桥东是太仓地界,桥西则为昆山地界。最早木桥年久失修,民国时里人王伯勋捐资重建,桥上筑有八角桥亭,乡人感其善举,改称为伯勋桥。而昆山塘与穿越太仓市区的致和塘是同一条古河道。

宾贤桥西堍。据介绍:该桥为三孔钢筋混凝土桥,跨度达32米,桥东西各有36级台阶,桥中央建有八角攒尖顶桥亭。伯勋桥的台阶中间还设有两条便于小车推行的斜坡,桥栏同样是水泥浇筑而成,特别显眼的是桥栏中八根冲天的望柱,不知为何建得如此之高。

宾贤桥东堍,可见桥亭顶上葫芦已经丢失,八个翘角也断裂。据网上资料介绍:伯勋桥,横跨在西镇昆山塘与浏河塘的交汇处,为太仓、昆山两县的交界桥。伯勋桥原为竹木结构,叫“仁寿桥”,后来年久失修,倒塌路断,往来行人只好靠一块木板系两头用绳索连结两岸,扯来扯去渡河,极不方便。后来西郊人王伯勋捐资12000银元,于1933年兴建钢筋水泥浇铸,当年九月峻工投入使用。桥为三孔,靠两排桥桩承重,每排有四根桥桩。桥中间筑有八角凉亭,在供游人观光的同时,起着稳固桥墩体的作用。

桥顶四根亭柱上有建桥时间为民国二十三年春,楹联内容可从网上摘录而来。北柱(东): 舆梁幸獲覌成 為誦析薪惭負荷

南柱(东): 完世父済涉之願 倘来题柱誦清芬

南柱(西): 為邦人履蹻所經 重見跨虹規故迹

北柱 (西): 泉壤差堪告慰 勉将鞭石費經营

内观水泥亭顶

太仓西郊的伯勋桥,1934年里人王伯勋独资捐造,有欧洲亭园风格,置于小镇水乡之间,风光独特,景观为江南所仅见。

这边立柱上有“过桥昆山”的提示,我们来到伯勋桥上,那是踩在太仓与昆山的交界线上。

伯勋桥上向西看昆山一侧

伯勋桥上向东看太仓一侧

伯勋桥南侧,太仓造船厂高大的行吊伸向河中,不过原先的国营船厂早已经瓦解。

太仓造船厂通向西郊镇的老厂门
与水闸桥相邻,太仓造船厂门口对着的水泥桥名为“揽月桥”,是一个具有显著时代特色的桥名。

伯勋桥上向北看,沿河民居错落,民居的另一侧就是西郊镇长约一公里的东西向老街。

伯勋桥东侧不远处有一座水闸桥,外观采用了拱桥形式倒也别致。据当地老人介绍原先的西郊镇上确有几座古桥,镇中心还曾经有一座高大的石拱桥。

伯勋桥北岸的西郊镇老街临河处民居

伯勋桥上向北看,沿河民居错落,民居的另一侧就是西郊镇长约一公里的东西向老街。

伯勋桥东侧不远处有一座水闸桥,外观采用了拱桥形式倒也别致。据当地老人介绍原先的西郊镇上确有几座古桥,镇中心还曾经有一座高大的石拱桥。

伯勋桥北岸的西郊镇老街临河处民居
前一篇:太仓“国保”张溥宅第
后一篇:三人之行到沙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