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文保单位·陶桂松住宅
标签:
陶桂松住宅浦东老建筑川沙新镇操场街48号浦东文保单位 |
分类: 浦东各地 |
与冯老师一同去川沙乡下看老房子,在川沙地铁站转车,返回时特意去看了一栋浦东新区的文保单位陶桂松住宅。这座位于操场街48号的老宅子建造精良结构完整,如今还有人居住,尽管内部陈设无法参观,却也进入到了楼上走廊和副楼的阳台上。

川沙镇上的古镇建设风风火火,几时不来转眼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恢复的老街范围是越来越广。陶桂松和其住宅虽然偏于一角,倒也有多人曾经介绍过,今日终于来到住宅近距离游览。

陶桂松住宅大门边的文保碑,据介绍是2002年1月14日,被新区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陶桂松住宅虽然制造精美气派不凡,但其周围的围墙却与主建筑相距甚近,使得前面通道与建筑极不相称,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副景象。

与中市街的丁家花园不同的是,看其围墙也不是后来再建的,或许就是与住宅同时建成的。

陶桂松住宅,颇具气派,但住宅前没有开阔地,于是难以拍摄到建筑的主立面。据川沙“巾帼的博客”介绍:陶桂松住宅(又名陶氏精舍)位于浦东川沙镇操场街48号,建于1930年,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四周筑有2米多高的围墙。整个建筑砖木混合结构,分为主楼和副楼。主楼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为二层楼房。主建筑东侧2米开外有面西向二层楼房一幢。主、副建筑间采用悬空天桥相连。不由得使人想起陶氏在建造永安公司新大楼时将新、老永安大楼用天桥的连接往事。主建筑上下二层共有房间18间,并建有地下室和自成一体的供水系统。副楼上下二层,共有房间6间。陶氏精舍中西合璧,墙壁砌青砖,水泥嵌缝;屋顶盖小瓦,地下铺设马赛克。窗户装配花纹玻璃,外置花形铁栅栏。底楼天花板呈现西方建筑风格,划分成一个个相连接的小四方形,每个四方形四边都刻划出棱角分明的线条。院落四周建走廊,廊边立有西式圆形柱子。

也有介绍陶桂松住宅建于1935年,是陶桂松本人亲自设计建造的中西合壁的住宅。这是建筑大门上方的汏石子浮雕,圆是圆,方是方,蝙蝠与八卦皆精美绝伦,应该代表了汏石子工艺的最高水平。

窗上的汏石子浮雕

陶桂松住宅与后面的围墙之间也只是一条窄窄的夹弄

唯有东侧稍有开阔地,可以看到副楼的东立面。

副楼顶上是一个大晒台,这里能近距离观看主建筑上的山花,同样的汏石子工艺。

主建筑与副楼之间有相互贯通的楼梯间

北侧看楼梯间。住宅的主人陶桂松也是川沙地区众多知名营造商之一 ,据介绍:陶桂松生于1879年,故乡为川沙蔡路小营房。年轻时从事木工圆作,后来到上海发展。1920年,在他41岁时创办陶桂记营造厂,办事处设于靠近外滩的河南路上的中汇大厦内。先后承建迦陵大楼、康绥公寓、巨福公寓、南京路永安公司新大楼、外滩的中国银行大楼等等。建成后的中国银行大楼达到西方近代风格和中国民族传统形式的统一,成为上海滩著名的建筑物之一。1939年陶桂记营造厂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建造沪光大戏院。戏院布局中西合璧,地坪呈现元宝形。以后陶桂记营造厂还承建了美琪电影院、龙华飞机场等大型建筑。陶桂松一生中曾担任过上海市营造业同业公会理事、陶记营造厂总经理、大元冶坊董事长兼总经理、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理事等职。发达后的陶桂松在家乡建造了这所宅邸,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

沿楼梯间上行向东可直达屋顶大晒台

晒台上的水泥柱是专为晒衣被所制,周围水泥栏也有不同的造型。

楼梯间上向西通向主建筑的回廊,这里地坪为马赛克铺设。

回廊内地坪为瓷地砖铺设

那个年代无论水泥还是瓷砖都是非得进口的,算得上是奢侈品。不过身为著名营造商的陶桂松,在自己的别墅内却有几块拼花地砖贴错,这么明显的差错好像不应该发生吧。

而且拼错的地方还不止一处,会不会是有意为之,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说法吗?有谁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吗?

陶桂松住宅内明显拼错颜色的地瓷砖

欲进大院有老者看门不让,好在进到了楼上。看住宅大门内侧,是一座大型的仪门头。

川沙镇上的古镇建设风风火火,几时不来转眼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恢复的老街范围是越来越广。陶桂松和其住宅虽然偏于一角,倒也有多人曾经介绍过,今日终于来到住宅近距离游览。

陶桂松住宅大门边的文保碑,据介绍是2002年1月14日,被新区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陶桂松住宅虽然制造精美气派不凡,但其周围的围墙却与主建筑相距甚近,使得前面通道与建筑极不相称,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副景象。

与中市街的丁家花园不同的是,看其围墙也不是后来再建的,或许就是与住宅同时建成的。


也有介绍陶桂松住宅建于1935年,是陶桂松本人亲自设计建造的中西合壁的住宅。

窗上的汏石子浮雕

陶桂松住宅与后面的围墙之间也只是一条窄窄的夹弄

唯有东侧稍有开阔地,可以看到副楼的东立面。

副楼顶上是一个大晒台,这里能近距离观看主建筑上的山花,同样的汏石子工艺。

主建筑与副楼之间有相互贯通的楼梯间

北侧看楼梯间。住宅的主人陶桂松也是川沙地区众多知名营造商之一 ,据介绍:陶桂松生于1879年,故乡为川沙蔡路小营房。年轻时从事木工圆作,后来到上海发展。1920年,在他41岁时创办陶桂记营造厂,办事处设于靠近外滩的河南路上的中汇大厦内。先后承建迦陵大楼、康绥公寓、巨福公寓、南京路永安公司新大楼、外滩的中国银行大楼等等。建成后的中国银行大楼达到西方近代风格和中国民族传统形式的统一,成为上海滩著名的建筑物之一。1939年陶桂记营造厂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建造沪光大戏院。戏院布局中西合璧,地坪呈现元宝形。以后陶桂记营造厂还承建了美琪电影院、龙华飞机场等大型建筑。陶桂松一生中曾担任过上海市营造业同业公会理事、陶记营造厂总经理、大元冶坊董事长兼总经理、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理事等职。发达后的陶桂松在家乡建造了这所宅邸,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

沿楼梯间上行向东可直达屋顶大晒台

晒台上的水泥柱是专为晒衣被所制,周围水泥栏也有不同的造型。

楼梯间上向西通向主建筑的回廊,这里地坪为马赛克铺设。

回廊内地坪为瓷地砖铺设

那个年代无论水泥还是瓷砖都是非得进口的,算得上是奢侈品。不过身为著名营造商的陶桂松,在自己的别墅内却有几块拼花地砖贴错,这么明显的差错好像不应该发生吧。

而且拼错的地方还不止一处,会不会是有意为之,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说法吗?有谁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吗?

陶桂松住宅内明显拼错颜色的地瓷砖

欲进大院有老者看门不让,好在进到了楼上。看住宅大门内侧,是一座大型的仪门头。
前一篇:古镇甪直三人行(八)
后一篇:古镇金泽·天皇阁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