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场浣沙浜的0110号古银杏树
标签:
0110号古银杏树翔殷路安波路浣沙浜杨浦区五角场镇园沙寺土地庙古树名木 |
分类: 古树名木 |
冬季的银杏树失去了颜色多变的树叶,但
凡大树古树,其如同白描画的粗干虬枝一样令人叹为观止。去杨浦区前,查该区内古树树量寥寥,见五角场镇翔殷路边有超过400年的古银杏树,值得前去一观。
五角场浣沙浜的0110号古银杏树

市区的开发相对其他地区来说总是早了许多,古银杏树周边都是形成不同时期的新村。想不到古树所在地的五角场镇还是杨浦区唯一的镇编制,更想不到的是古树边还有一些原始的老房子存在。

据介绍:五角场镇,是目前上海市杨浦区下辖的唯一一个镇编制行政单位,位于杨浦区东北部,东滨黄浦江,南与长白、延吉、控江街道相邻,西与五角场街道相接,北与殷行、新江湾城街道相连,因地处江湾五角场地区东部,故名五角场镇,全镇土地面积9.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近8万。在古树名木名录中该古银杏树的地址为:翔殷路791弄安波路兰花新村。地址具体而非常好寻,来到安波路一眼就看到了古银杏树。

市区的开发相对其他地区来说总是早了许多,古银杏树周边都是形成不同时期的新村。想不到古树所在地的五角场镇还是杨浦区唯一的镇编制,更想不到的是古树边还有一些原始的老房子存在。

据介绍:五角场镇,是目前上海市杨浦区下辖的唯一一个镇编制行政单位,位于杨浦区东北部,东滨黄浦江,南与长白、延吉、控江街道相邻,西与五角场街道相接,北与殷行、新江湾城街道相连,因地处江湾五角场地区东部,故名五角场镇,全镇土地面积9.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近8万。在古树名木名录中该古银杏树的地址为:翔殷路791弄安波路兰花新村。地址具体而非常好寻,来到安波路一眼就看到了古银杏树。

在网上查询一些地方史资料得知,安波路原来就是一条名为“浣沙浜”的河道。网上资料: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的东面,有一条叫浣纱浜的河流,如今该河因市政建设需要被填平而消亡。筑路之后取名安波路,叫了至少六七百年的浣纱浜终于寿终正寝。当地的人们在惋惜之余感到迷惑不解,有关部门为什么要丢弃这一历史悠久并有诗情画意的地名呢?

兰花新村形成的时间可能是最早的,古树附近现在开发的小区还是带有“兰”字。

更远处的浣沙新村规模更大,印证了网上的记载,当年的浣沙浜是当地一条举足轻重的河道。后游览黄兴公园时,见公园中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也被命名为“浣沙湖”。

据记载:据传,浣纱浜出现于宋代,东西走向,东接虬江入黄浦江,西连现邯郸路的走马塘,最初叫园沙河。北宋末年,抗金名将韩世忠派赵晋长驻该地屯兵戍边,赵晋见园沙河经常泛滥成灾,率领士兵垒土筑坝,防止水灾发生,同时建起一座园沙大寺。河道整修后,这一带人丁兴旺,方圆数里乡民种棉为生,年年月月农妇都在园沙河内浣洗棉纱。由于棉纱质地好,商家撑着乌篷船来采购,浣纱浜从此名声远播。安波路上看浣沙浜的古银杏树。

古树前的老房子,屋顶好像还比较完整,据说是当地的土地庙,也称园沙寺,因为当年的浣沙浜也称园沙河,当地即园沙村。现在却是一个废品收购站。

早先的土地庙在抗战时期毁损,随后建起了一正两厢的园沙寺。据称解放后这里还曾经作为村、乡政府以及浣沙浜居委会的办公地,后变为加工场。

在锦上收购站内还有“浣沙浜”的门牌

不过既然收购站,实在看不出什么古建筑的痕迹了。

正殿内一样破烂不堪,老屋年久失修显然已成危房,屋顶上到处漏光。

古树前碰到世居当地的老伯,他说这里还有几户是原住民,不过房子基本上都经过了改建。开头听他说“园沙浜”还以为是浣沙浜的本地读音,后才知浣沙浜的原名就是园沙浜。

土地庙为浣沙浜120号,这里116号是一处简易菜摊。

深处的浣沙浜116号民居

古树后面是一家菜场,名字还是沿用了老地名,名为“浣沙浜菜场”。

建筑古树边的浣沙浜菜场出入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