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古桥集锦——来龙桥

标签:
嘉兴古桥集锦来龙桥海盐县百步镇百联村南北向跨郞船浜五孔石板桥 |
分类: 名特古桥 |
嘉兴古桥游由海宁市到海盐县,首先看到的来龙桥既是两地的界桥,也是一座比较有特色的古桥,因为今年初古桥刚刚完成整体搬迁,现址在一大片荒地中,所以最难忘的是寻访过程和穿越一大片草地。

来龙桥为五跨双拼的石板桥,两侧无桥栏,梁石略呈弧形。除添补的两根梁石外,原桥梁、墩石材均为武康石。其建筑特色具有明显的宋代风格,据几位行家的考证为明代嘉靖二年(1523年)建造。现桥位于海盐县百步镇百联村,南北向跨郞船浜。

来龙桥迁移的原因,网上有介绍:2012年,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杭平申线航道改造工程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据悉,改造工程是从拓宽河面开始,同时改造沿线的48座桥梁。为将嘉兴港的三个港区串联起来,海盐成为必经之地。2013年底,海盐段动工,该段起点为海宁外环河和长山河交界处,终于海盐与平湖交界处,全长31.93公里,地处必经来龙桥所在地,于是来龙桥被整体易址。这是远观来龙桥,据悉两岸的荒地即将建成浙江友邦集成吊顶的产业园区,“来龙桥”移迁过来后,将成为该产业园区内的景观桥。

因为先前我们手中的资料还不知古桥已经迁移,所以来到了原址海盐县百步镇桃北村的鹤塘桥自然村,但见沿途乡景如图如画。

来龙桥原址附近正在施工,道路也被封,不过还不见航道而是一座大型的桥梁(不知是公路高架还是航道的桥梁)正在施工。

工地边临时便道西侧有一座水泥拱桥,看资料才知道这就是约20年前新建的一座“鹤塘港桥”,也就是它的建成从此冷落了附近的迎来送往已400余年的来龙桥。

这是“梦游牛”博客中尚在原址的来龙桥,也可能是它原址的最后影像了。据介绍:“来龙桥”是一座五孔四墩双联排架桥,总长25米,桥面宽1.7米。据了解,该桥始建于明代,现在是海盐县的文物保护点。来龙桥是座界桥,桥南即是海宁市地界。它曾经是连接海盐与海宁的唯一通道,当地人习惯称它为“老鹤塘港桥”。

经过几次三番的询问,终于看到了现在的来龙桥。据说年初古桥刚刚搬迁,原址的村民还纷纷前来观看,可经过一个春夏,来龙桥两侧的荒草已经齐人高,可见好久没有人再来过了。

荒草丛中的来龙桥。据了解,“来龙桥”从下到上的基本结构包括木桩、水盘、桥盘柱、桥耳朵、木梁和桥面石。明代桥梁最大特色就是榫式拼接,以及具有木梁。在400余年的历史中,“来龙桥”东北侧的木桩腐烂了,桥面发生倾斜,其中两块桥面石还断裂掉入水中,水盘也因承受不住倾斜的压力出现断裂。桥面石掉落后,人们发现极具特色的木梁已不知在哪次修复中被替换成了黄泥。所以如今东北侧两块更换的石梁特别显眼。

我们的寻访恰逢秋季,要看来龙桥,不得不勇闯大草原了。

虽然田宽草密,其间还有大小不一的水荡和田沟,好在此时为下午天气还不错,至少衣衫鞋袜没有湿透。

我们进入大草原

穿越在草丛间

印象深刻的探访来龙桥

终于来到了来龙桥前

来龙桥除了添补两块桥梁外,两侧桥座或许也全是新建的,这是来龙桥的东侧面。据介绍:工匠们依照明代工艺在新址河道里结结实实地打了100根新木桩。“由于以后厂区土地将垫高到海拔3.6米,为保证桥梁美观,相应增高1.6米。增高部分主要位于木桩和水盘之间,由下到上分别是保护层、钢筋混凝土大板及条石,该部分均位于水下。”

来龙桥为五跨双拼的石板桥,两侧无桥栏,梁石略呈弧形。除添补的两根梁石外,原桥梁、墩石材均为武康石。其建筑特色具有明显的宋代风格,据几位行家的考证为明代嘉靖二年(1523年)建造。现桥位于海盐县百步镇百联村,南北向跨郞船浜。

来龙桥迁移的原因,网上有介绍:2012年,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杭平申线航道改造工程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据悉,改造工程是从拓宽河面开始,同时改造沿线的48座桥梁。为将嘉兴港的三个港区串联起来,海盐成为必经之地。2013年底,海盐段动工,该段起点为海宁外环河和长山河交界处,终于海盐与平湖交界处,全长31.93公里,地处必经来龙桥所在地,于是来龙桥被整体易址。这是远观来龙桥,据悉两岸的荒地即将建成浙江友邦集成吊顶的产业园区,“来龙桥”移迁过来后,将成为该产业园区内的景观桥。

因为先前我们手中的资料还不知古桥已经迁移,所以来到了原址海盐县百步镇桃北村的鹤塘桥自然村,但见沿途乡景如图如画。

来龙桥原址附近正在施工,道路也被封,不过还不见航道而是一座大型的桥梁(不知是公路高架还是航道的桥梁)正在施工。

工地边临时便道西侧有一座水泥拱桥,看资料才知道这就是约20年前新建的一座“鹤塘港桥”,也就是它的建成从此冷落了附近的迎来送往已400余年的来龙桥。

这是“梦游牛”博客中尚在原址的来龙桥,也可能是它原址的最后影像了。据介绍:“来龙桥”是一座五孔四墩双联排架桥,总长25米,桥面宽1.7米。据了解,该桥始建于明代,现在是海盐县的文物保护点。来龙桥是座界桥,桥南即是海宁市地界。它曾经是连接海盐与海宁的唯一通道,当地人习惯称它为“老鹤塘港桥”。

经过几次三番的询问,终于看到了现在的来龙桥。据说年初古桥刚刚搬迁,原址的村民还纷纷前来观看,可经过一个春夏,来龙桥两侧的荒草已经齐人高,可见好久没有人再来过了。

荒草丛中的来龙桥。据了解,“来龙桥”从下到上的基本结构包括木桩、水盘、桥盘柱、桥耳朵、木梁和桥面石。明代桥梁最大特色就是榫式拼接,以及具有木梁。在400余年的历史中,“来龙桥”东北侧的木桩腐烂了,桥面发生倾斜,其中两块桥面石还断裂掉入水中,水盘也因承受不住倾斜的压力出现断裂。桥面石掉落后,人们发现极具特色的木梁已不知在哪次修复中被替换成了黄泥。所以如今东北侧两块更换的石梁特别显眼。

我们的寻访恰逢秋季,要看来龙桥,不得不勇闯大草原了。

虽然田宽草密,其间还有大小不一的水荡和田沟,好在此时为下午天气还不错,至少衣衫鞋袜没有湿透。

我们进入大草原

穿越在草丛间

印象深刻的探访来龙桥

终于来到了来龙桥前

来龙桥除了添补两块桥梁外,两侧桥座或许也全是新建的,这是来龙桥的东侧面。据介绍:工匠们依照明代工艺在新址河道里结结实实地打了100根新木桩。“由于以后厂区土地将垫高到海拔3.6米,为保证桥梁美观,相应增高1.6米。增高部分主要位于木桩和水盘之间,由下到上分别是保护层、钢筋混凝土大板及条石,该部分均位于水下。”
前一篇:嘉兴古桥集锦——紫薇桥
后一篇:嘉兴古桥集锦——冯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