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2015-09-13 15:06:23)
标签:

结伴访古

奉贤东乡

赐子庵报恩寺

0088号古银杏树

解放村长寿桥

分类: 寺庙特产
经过方墩后在沿钱公路上继续向南骑行,在青村镇的朱店村段有一座报恩古寺,旧名为赐子庵,“寺”也好“庵”也好,我们都俗称为庙,关键是老庙中还有一棵400年的明植古银杏树,当然成为了我们此行访古的目标。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沿钱公路4366号的报恩古寺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报恩寺所在的朱店村位于青村镇中心地段,东与钟家村毗邻,南与元通村接壤,西邻工农、解放村、湾张村。北与和中村相接。南奉公路、沿钱公路和A30贯穿东西南北。解放初属方墩乡,有朱店村、邵家村、李家村等自然小村落组成。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卍善无畏的博客中记载:报恩寺原名“赐子庵”,据清乾隆《奉贤县志》卷四记载:“赐子庵在十四保,僧寂玉、寂孝建。宋庆长有记。”据传说,此地原为一座乡间小尼庵,在明末时期,当地一有钱人家因始终无子,故到此庵求菩萨保佑,此后终偿所愿生得一子,并且此子日后又成为一名朝廷官吏,为报答赐子庵的神灵护佑,这家人家特资助金钱重修翻建赐子庵。此地也因有赐子庵而闻名乡里,成为周边民众求子之地,因庵而闻名,沿钱公路上临近的一座小桥因此被命名为“赐子庵桥”。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报恩寺后看古银杏树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报恩寺面向沿钱公路的大门敞开,只是屋顶上有一条大狗狂吠不止,似乎是在通知主人有外人的到来。大门上的一副楹联:佛法经卷妙解世间事;禅林钟鼓惊醒梦中人。看看想想好像有一点道理。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进大门到报恩寺内,卍善无畏的博客中记载:2006年12月29日,奉贤保境禅寺住持智祥法师正式接管入驻赐子庵,并正式将此庵易尼庵为佛寺,改名为“报恩寺”,又名“报恩古寺”。其实古时“庵”也不是专称尼庵的。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因为山门在老庙的东侧,进入庙内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供奉弥勒佛的八角亭。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报恩寺内坐北朝南的大殿,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匾额上是“得大自在”四个字。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大殿前的香炉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大殿背面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宝殿北侧有一座两层楼房作为僧寮和客堂所用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东北角的杂用间,前面有一个丝瓜棚。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报恩寺没有钟鼓楼,在大殿内置有左钟右鼓。这是铜钟。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皮鼓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如今新建复建的寺庙众多,大多规模宏大金碧辉煌,往往还号称历史悠久,而除了名字外就没什么古物了,而报恩寺并不能算大,这里却有一株古树,确实称得上是报恩寺的镇寺之宝,即上海市古树名木编号第0088号的四百年明朝银杏。如今这株银杏被很好地圈栏保护,其根基粗壮,枝叶茂盛。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低栏圈护着的古银杏树,前方还有三尊佛像,好像是古树的忠心守护者。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本想进入围栏到古树下拍一张保护牌的照片,但报恩寺的看护者说什么也不让进,只能在围栏外看看了。古树根部堆满了杂物。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古树根部和古树名木保护牌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保护牌显示古银杏树的保护编号为0088,树龄400年。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0088号古银杏树的树干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树干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时值初秋,古树上长满的银杏果已渐渐变为黄色。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树冠部分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与古树合影留念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奉贤素有东乡和西乡之分,虽然不清楚明显的分界线,但从当地人的口音上是非常容易区分的,青村镇尽管属于东乡,但有一部分已经突入到西乡。按照李凡的计划,青村有一部分古桥将与奉贤西乡的古桥一起寻访。而解放村的长寿桥是我们此行的候补对象,因为先前的寻访顺利,还有充足的时间,于是离开报恩寺继续沿沿钱公路向南骑行,越过郊环线,来到观光路。这里有一个申亚乡村度假园区,号称是中国黄桃之乡。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来到了解放村的角落,找到了长寿桥。吴纪慰博客介绍:解放村长寿桥,又名彭家石桥,位于青村镇解放村、元通村交界处。建于清代。东西横跨杨家塘桥河。桥长14.6米,中堍寛1.03米,桥高2.45米,建桥石材为花岗石。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长寿桥上向北看,狭窄的小河就是两个村的界河,左边为解放村,右边为元通村。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近老石桥的民居门牌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长寿桥上向南看,广阔的农村风光,但解放村大多是农田而元通村基本上都是虾塘。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长寿桥南侧面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各个角度的长寿桥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各个角度的长寿桥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各个角度的长寿桥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西堍看长寿桥桥面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东堍看长寿桥桥面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长寿桥桥座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桥座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桥脚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为不走回头路,由解放村而来,经元通村而返。李凡推车过长寿桥。
结伴访古——奉贤东乡拾遗(八)
李凡在元通村的虾塘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