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游绍兴——柯岩云骨
标签:
暑游绍兴柯岩风景区炉柱晴烟天工大佛普照寺 |
分类: 沪外旅游 |
在柯岩风景区有许多景点,印象中最著名的景点应该是称为“炉柱晴烟”的云骨巨石了,以前只是看到过图片和别人的介绍,今日终于来到跟前亲眼目睹了这一奇石,更没想到周围的柯岩造像和摩崖题刻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

绍兴柯岩风景区的标志性景观——炉柱晴烟

照壁

小水池

炉柱晴烟的介绍石碑,网上资料:浙江绍兴柯岩以云骨最为奇绝,号称天下第一石,是隋唐(1300年左右)以来采石而成的一大奇观。从平地上直插云霄,形体曲折,上宽下窄,犹如一座颠倒过来的宝塔,可称奇观。云骨高30余米,底围仅4米。远观宛若一柱烟霭,袅袅升空,故又称"炉柱晴烟"。远远望去,耸立如锥,袅袅婷婷,如喷薄而出的云岫,故名云骨。云骨这一称谓,极富巧喻神思,集刚柔于一体。相传,云骨石石质奇异,建房筑屋冬暖夏凉上有光绪年间所刻"云骨"两字,字比人高。顶端古柏苍翠,虬枝横斜,据考证树龄已逾千载。相传宋代大书记画家米芾酷爱石,见云骨而"癫狂",守数日乃去。

柯岩云骨上的古树堪称奇观,其水分养分从何而来?特别是眼下连续的高温酷暑,它又是如何能存活千百年?

各个角度看柯岩云骨

柯岩云骨号称天下第一石

柯岩风景区,位于绍兴城西12公里处柯山东麓,南临鉴湖,北连柯桥,总面积为6.87平方公里,是鉴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始于隋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柯岩之"柯",来源于柯亭。古人建驿亭,因陋就简,树枝为梁,青竹为椽,茅草为顶,以柯名亭,自有一种草创的粗犷原始。柯岩以石景而名世,但这石景却非天设地造。柯山之石石质优良,石条、石板便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流向四方。从魏、蜀、吴割据的三国时期发端,柯山便成了有名的采石场达四百余年,偌大一座柯山,竟被齐根挖去大半。"削壁耸千尺,危崖锁雾中",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和石壁,柯山也从乱石纷飞的采石场逐渐变为人们览胜的"绝胜"之地。至清代乃有柯岩八景,经现代别具匠心建成了天工大佛、七岩观鱼、三聚同源、越女春晓、镜水飞瀑、仙人洞桥等二十多个景点,形成了石佛、镜水湾、越中名士苑三大景区。

与柯岩云骨相邻的还有天工大佛,也是一尊颇有来历的佛像。佛像处于人工湖中,前面有拜台。

香火供应处

网上资料:天工大佛,是一尊弥勒大佛,弥勒佛为释如牟尼的转世佛。大佛为盘坐造像,佛高为20.8米,佛相宽颊广额,顶有螺形发髻;法相敦厚慈祥,仪态文静端庄。大佛左手抚膝,右手屈举作阐经说法状。此大佛为浙江四大石佛之一,隋唐年间,民间百姓为反抗暴力统治,多塑弥勒佛供奉,以聚民心。大佛开凿于隋开皇,据记载:“有石工发愿为此,未成而逝,以禅之子,子复禅孙,三世讫成”。从佛面的丰满圆润与佛身的庞大雄浑来看,为典型的隋唐风格。此佛雕琢,别具一格,其大佛造像与石龛、华盖、香炉、大佛莲台及佛殿台阶均由同一巨石雕成(香炉、莲台、石阶已毁于战火);大佛的背部与佛龛不相缀连,俗称“圆雕”,而国内石佛多为半圆雕或浮雕,更为奇特的是大佛两耳相通,可容一人自由往来,为世所罕见,是江南古石刻艺术珍品。

一边还保存有浙江省的文保碑,可见天工大佛也就是柯岩造像,至于摩崖题刻可能还不只是云骨上的刻字。

三国时期,这里曾是一处采石场,经历代能工巧匠的不断开凿,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和石壁。千百年来,随着宗教的介入,文人名流的渲染及后人的开发,现已形成天工大佛、炉柱晴烟、七星岩、八卦台、文昌阁、蚕花洞、莲花听音等景观。这是其中的石壁。

就在天工大佛不远处的石壁上还有题刻

绍兴柯岩风景区的标志性景观——炉柱晴烟

照壁

小水池

炉柱晴烟的介绍石碑,网上资料:浙江绍兴柯岩以云骨最为奇绝,号称天下第一石,是隋唐(1300年左右)以来采石而成的一大奇观。从平地上直插云霄,形体曲折,上宽下窄,犹如一座颠倒过来的宝塔,可称奇观。云骨高30余米,底围仅4米。远观宛若一柱烟霭,袅袅升空,故又称"炉柱晴烟"。远远望去,耸立如锥,袅袅婷婷,如喷薄而出的云岫,故名云骨。云骨这一称谓,极富巧喻神思,集刚柔于一体。相传,云骨石石质奇异,建房筑屋冬暖夏凉上有光绪年间所刻"云骨"两字,字比人高。顶端古柏苍翠,虬枝横斜,据考证树龄已逾千载。相传宋代大书记画家米芾酷爱石,见云骨而"癫狂",守数日乃去。

柯岩云骨上的古树堪称奇观,其水分养分从何而来?特别是眼下连续的高温酷暑,它又是如何能存活千百年?

各个角度看柯岩云骨

柯岩云骨号称天下第一石

柯岩风景区,位于绍兴城西12公里处柯山东麓,南临鉴湖,北连柯桥,总面积为6.87平方公里,是鉴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始于隋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柯岩之"柯",来源于柯亭。古人建驿亭,因陋就简,树枝为梁,青竹为椽,茅草为顶,以柯名亭,自有一种草创的粗犷原始。柯岩以石景而名世,但这石景却非天设地造。柯山之石石质优良,石条、石板便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流向四方。从魏、蜀、吴割据的三国时期发端,柯山便成了有名的采石场达四百余年,偌大一座柯山,竟被齐根挖去大半。"削壁耸千尺,危崖锁雾中",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和石壁,柯山也从乱石纷飞的采石场逐渐变为人们览胜的"绝胜"之地。至清代乃有柯岩八景,经现代别具匠心建成了天工大佛、七岩观鱼、三聚同源、越女春晓、镜水飞瀑、仙人洞桥等二十多个景点,形成了石佛、镜水湾、越中名士苑三大景区。

与柯岩云骨相邻的还有天工大佛,也是一尊颇有来历的佛像。佛像处于人工湖中,前面有拜台。

香火供应处

网上资料:天工大佛,是一尊弥勒大佛,弥勒佛为释如牟尼的转世佛。大佛为盘坐造像,佛高为20.8米,佛相宽颊广额,顶有螺形发髻;法相敦厚慈祥,仪态文静端庄。大佛左手抚膝,右手屈举作阐经说法状。此大佛为浙江四大石佛之一,隋唐年间,民间百姓为反抗暴力统治,多塑弥勒佛供奉,以聚民心。大佛开凿于隋开皇,据记载:“有石工发愿为此,未成而逝,以禅之子,子复禅孙,三世讫成”。从佛面的丰满圆润与佛身的庞大雄浑来看,为典型的隋唐风格。此佛雕琢,别具一格,其大佛造像与石龛、华盖、香炉、大佛莲台及佛殿台阶均由同一巨石雕成(香炉、莲台、石阶已毁于战火);大佛的背部与佛龛不相缀连,俗称“圆雕”,而国内石佛多为半圆雕或浮雕,更为奇特的是大佛两耳相通,可容一人自由往来,为世所罕见,是江南古石刻艺术珍品。
天工大佛前拜台长23米,宽21米,高1.2米,刻有佛教字符及“六字直言”。四周石栏外雕有48尊佛像。石佛四周水池,系古代采石遗留之废石,被湮没数百年,一九九五年夏开掘水池,使这一独特石宕景观重现于世。

一边还保存有浙江省的文保碑,可见天工大佛也就是柯岩造像,至于摩崖题刻可能还不只是云骨上的刻字。

三国时期,这里曾是一处采石场,经历代能工巧匠的不断开凿,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和石壁。千百年来,随着宗教的介入,文人名流的渲染及后人的开发,现已形成天工大佛、炉柱晴烟、七星岩、八卦台、文昌阁、蚕花洞、莲花听音等景观。这是其中的石壁。

就在天工大佛不远处的石壁上还有题刻
后一篇:暑游绍兴——鉴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