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古桥之仁寿桥·南山桥·连福桥

标签:
奉贤古桥结伴仿古仁寿桥南山桥连福桥 |
分类: 名特古桥 |
每一次的骑游,都会留下不同的回忆,更何况是到从没有涉足的地方,看自己喜欢的东西。2014年的最后一天,即12月31日,与李凡结伴仿古来到奉贤区的东北地区看古桥。
一大清早,我们相约在航头镇车站碰头,七点之前的天色尚没有全亮。奉贤区现存的石桥是上海所有区县中数量最多的,去年曾经辗转两天挑选着看了一些比较有特色或称为著名的老石桥,这一次因为时间关系不分主次只是在近周围随便看。
大治河是上海最大的一条人工河,记得以前南汇的一本书上推荐“大治河日出”为一个优美景象的,今天算是亲眼目睹了这一美景。因为只有一天的时间,不能确定能看到多少老石桥,但李凡手上还是准备有一份名录的,参考了前辈如wjw1220的博客与蛋包飯的博客等资料。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日短的冬季里,竟然也看到了20座老石桥。无论这些老石桥大小不一还是残破缺损,也不论地理位置处于哪里,根据我们到访的顺序来记录一下,目的是经过实地游览之后再参考一下现成的资料,加上一些个人观感,进一步加深印象而已。
骑行在航塘公路上过了大治河,由于道路正在施工,路牌及桥梁上的桥名也找不到,只是猜测已经到了奉贤区境内。这里属于泰日地区,现在已经与金汇合并而成为其一部分,还有一些村也进行了合并,在骑游探路时虽然有一点小问题,但对于我来说本来就不熟悉的地方也无所谓了。
第一次在向当地人打听何处有老石桥时,出乎意料的是村民指向前面,两屋之间便有一座。简直有一点欣喜若狂,因为这座桥并不在我们的花名册中,奉贤古桥之多出乎我们的想象。
这是一座双拼三跨立柱墩石阶石板桥,桥梁上桥名为“仁寿桥”,这是一个极为常用的古桥名,于是在资料中不得不加以地名来表示——梅园村的仁寿桥。
第一眼看到的仁寿桥是它的北侧桥堍
仁寿桥南侧,南侧桥座已有下沉,使得桥坡陡了许多。
仁寿桥西侧
东侧面
除了简单的建于清代外,找不到仁寿桥的其他信息。
因为是此行看到的第一座古桥,还有意注意了较多的周围环境,不远处新桥上指示古桥下东西向的河道名为“梅园九组排河”,显然该河道一定还会有一个老的名字。
仁寿桥后的农民住宅还是上世纪80年代农村代表性式样,门牌为“梅园村914”。除了观看古桥,看看各地的风土人情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仁寿桥东侧农村风光。资料:奉贤区金汇镇梅园村地处金汇镇泰日社区东北部。北与浦东新区航头镇丰桥村接壤。区级道路大叶公路,航塘公路贯穿全村东西南北,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古有唐姓梅园,传誉甚广,而得此村名,曾用名光明大队。2007年7月,与光星村合并,撤二为一,村名梅园村。由自然村梅园村与光星村组成。
站在仁寿桥上向西看
接着看到的是南山桥,大小结构与仁寿桥相当,只是西侧的河道已经筑了一条堰,古桥是废弃不再用。
wjw1220的博客资料:南山桥
南山桥东侧
西侧
北侧看南山桥
南侧看南山桥
南山桥东南有一个新建的“蔡家灌区泵站”,当地人一般把泵站附近称为“机口”的。
南山桥桥名中的“南山”二字,寓意着长寿的美好愿望。古桥虽然还算完整,但毕竟老了,四根桥脚中有一根已经脱位倾斜。因弃置一边长期无人问津,或许状况会越来越差,希望它如“南山”一般,还须人们的关注和维护。
在寻找下一座古桥时,贪图近路而不畏险阻,除了走这样的危桥外,还在收割后的稻田里行走了好长一段路。
这是一座名为“连福桥”的老石桥,因处于交通要道,旁边新建了水泥桥,也功成名就退居二线。
wjw1220的博客介绍:连福桥
桥额
西侧石阶,桥座似有石碑一块,但完全看不到字迹。
连福桥南侧紧靠新水泥桥
连福桥的特别之处是不常见的二跨
立壁墩中间一块也很特别
连福桥的桥座还是十分齐整,但最明显的还是缺少了一根桥梁。
该桥梁现在连福桥的西侧不远处,据说有人偷桥,村民报警后该桥梁已经移至这里,此后没有复位就这样保持多年了。
看连福桥以前还曾装有桥栏
在连福桥东侧有一个垃圾房,看标牌竟然是航头镇海桥村地界,原来连福桥是一座界桥,它不仅仅是一座两个村而是两个县的界桥。
得知连福桥下就是两县的界河后,站在连福桥上看北侧河道,发现界河两岸的处理也不尽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