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2014-05-20 09:09:09)
标签:

老城厢乔家路

梓园遗址

王一亭

名人故居

老建筑

杂谈

分类: 上海各地
上海有着众多的优秀历史建筑、名人故居以及各种建筑风貌,它们都有引人入胜的故事传说,而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之所以吸引我,因为它是王一亭先生的故居,王一亭与周浦有着极深的渊源。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其实光看梓园的外观,也许并不怎样的引人注目,因为与之相邻的许多建筑都有各自可圈可点的建筑特点。但是在清末民初时期,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实业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和海上画派领袖人物王一亭曾居住在这座园林式建筑里,直到他生命终了。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这栋建筑的门楼上的眉额上“梓园”二字是吴昌硕题写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梓园”位于乔家路113号,宅子沿街两层西式骑门楼上,罗马柱和浮雕装饰清晰可见,中间为吴昌硕题额“梓园”字样。老城厢文物专家顾延培介绍,“梓园”原是清朝康熙年间构筑的宜园,几经易主,后归清末民初海上书画名家、慈善家、实业家王一亭所有,因园中有棵百年梓树,改名为梓园。2005年,该宅被选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建筑”。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初步查阅一下关于梓园的资料,原来这里不仅仅是一二栋有鲜明特色的建筑,而是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园林,如今已不能再称为园林,所以称为梓园遗址。最为出彩的是:1922年的时候,据说王一亭就在此接待了初次到沪的爱因斯坦夫妇,大家畅谈和欣赏了王的私藏金石书画,甚欢并拍照留念。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我今日到访,对它的过去也没有什么了解,只是因为它是王一亭的故居而来,里里外外看看而已。据说王一亭出生于周浦,在典当里学过生意,打下了美术基础,还为周浦的一些公用事业做过贡献,如周浦医院的创建,在龚家弄曾经办过学校等,周浦新十景中曾经设想建“白龙揽胜”,就是为纪念王一亭先生。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这是《南市区志》中王一亭的简介,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王一亭与周浦的关系。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梓园在乔家路上的骑门楼有圆弧形的拱门,据介绍:梓园原名宜园,由清康熙二十一年进士周金然购筑。内有乐山堂、吟诗月满楼、寒香阁、青玉航、快雪时晴、琴台、归云岫、宜亭诸胜。乾隆间归乔光烈,有董氏家藏帖刻石、最乐堂法帖。咸丰、同治年间园归郁氏,改名借园。同治八年(1869)郁熙绳购置借园。清末民初,园归名书画家、实业家王一亭,因园中有古梓,改名梓园。1907年初买此地购置屋宅时,有10亩之大。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拱门内有文保牌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当年的梓树早已经不见踪影,但还是有一棵较大的夹竹桃。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拱门里完全没有了园林,有的是七十二家房客,各种搭建和杂物使得空间也很有限了。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拥挤的民居里面还有一幢漂亮的中西式塔式洋楼,但是我的相机也难表现其风采。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半圆形的大露台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现在除了骑门楼就是这一栋小洋楼,其他地方已经走不到。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据说王一亭为日本东京大地震募捐大量赈灾物质及捐铸“幽冥钟”被东京灾民敬呼为“王菩萨”,后日本天皇派建筑专家来沪专门为他设计建造建筑,不知这一栋小洋楼是不是其中一座。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虽然列入保护名录,但是现状不容乐观,阳台下钢筋也已暴露。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地板下的透气孔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其中一门的石阶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百叶窗、红青砖清水墙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磨光石子的楼梯板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楼梯转弯处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过了二楼楼梯板由磨光石子变为木板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上天台前最后一个转弯,楼梯柱上摆放着一只香炉。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楼内居民非常好客,对我的上楼并没有反感,而是说随便看。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屋顶铺的是日式菱形瓦,构造较为罕见。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到了天台可以放眼四处张望,其后有一座两层佛阁,样式也很少见。后面还保留着一排五开间的明代平房。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无法想象当年梓园的规模和范围,但是现在周围全是各类建筑了。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另一侧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据“勇哥”博文介绍:梓园附近的居民从来不叫它梓园,而称它为“王家花园”,说这里以前是个有钞票人家。那就是指王一亭了。现在梓园门口还有“南市起重队”的字样,如同加工场一样的工厂还在其中。
乔家路上的梓园遗址
大铁门和里边阳台铁栏杆上几个红五角星,也证实它存在也有很长的历史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