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桥社庄庙
标签:
社庄庙金桥社庄村道教锦绣东路浦东杂谈 |
分类: 寺庙特产 |
社庄庙位于金桥镇近锦绣东路和红枫路,与碧云国际社区只是一路之隔,虽然一个是已经建成的现代化的高档地段,一个是拆迁进入尾声的原农村地区,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社庄庙目前依然还在其中,还是值得一探的。其所在地因庙而名为“社庄村”,它的影响可见一斑。

社庄庙规模也不能算大,但是它的山门却别具特色,颇有气势。

山门看似四层楼,有许多眼花缭乱的立柱,大多刻有劝人为善的对联。底层有“社庄庙”匾额,而最高层的匾额为“藏宝阁”。

山门上东西是双檐攒尖顶的钟鼓楼,顶上分别有仙鹤雕塑。

进入山门就可见背对背的老爷,这是正面的。

这是背面的

社庄庙主要建筑由山门、大殿和两边的配殿围成一个四合院,中间庭院有三个香炉。因为都是两层楼,中间空间显得尤为狭窄,空气流动不畅,香烛点燃后整个院子里香烟缭绕。

烧香的大香炉

点烛的香炉

奇怪的是面南大殿里的主祀老爷玉府大神与周围其他老爷的个头相差不大,据介绍:相传明末大灾,松江府有户金姓之子金三任运粮官,奉命押送皇粮,冒死分粮于民,百姓得以暂缓饥荒。后朝廷追查,金三恐连累他人,遂跳河自尽。当地百姓为金三建庙宇供奉,尊称金老爷为“顺济侯玉府大神”。

其他配殿里的老爷还真不少

网上搜来更为详细的资料:传说,明代末期,松江府有户姓金的人家,第三个儿子叫金三,从小为人忠厚,心肠特好,长大后在朝廷任专门押送港粮的小官。有一年,江南大旱,颗粒无收,到处是饥民。六月间,金三奉命押送皇粮到应天府去(今南京),当粮船经过运粮河(即今张家洪),看到两岸一片荒芜。骨瘦如柴的饥民见了运粮船,都来围观,苦苦求施,久久不散。然而,这是朝廷的皇粮,他怎敢作主呢?于是他先回松江府求见知府要求知府搭救奄奄一息的乡里百姓。知府告诉他,本地灾情早巳用十万火急告急文书申报朝廷,奈何朝廷杳无音讯,知府也是一筹莫展。金三却说有一计可以暂救百姓,知府问他何计。他说:“百姓恳求供我押运的粮食”。知府听了,沉今半晌,道:“皇粮如不按时运到,有杀头之罪,何况擅自借粮,朝廷知晓,你怎还有命。”金三叹气说:“为救乡里百姓,也顾不得了!”知府被金三精神感动,决定睁眼闭眼,详装不知。于是,金三把一百条船上的粮食,统统分给灾民,灾民得了粮食,绝路逢生,重振家业,抗旱种田。

到了九月,应天府不见金三押粮到来,发出公文,派专人追查知府得知后,连夜找金三商量,金三晓得事情的严重性,决定独自承担责任,免得乡里遭难。于是,他写了一封奏折上报朝廷,说明原由,与他人无关,就在十月十五,这天跳河自杀了。百姓闻讯后,家家嚎哭。为了纪念这位救命恩公,百姓们集资为他建起了一座庙宇,就是现在的社庄庙,并且为金三塑了金身,年年月月供奉。古书云:“有功于民而祝之”,尊称他为“顺济侯玉府大神”。从此,几百年来,香火供奉不断。

楼梯间内还有一牵马者。社庄庙与其他庙宇一样历尽风雨,据记载:解放后,在除“四旧”过程中,杜庄庙也逃不过厄运,庙里所有东西都被砸光烧光。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渐落实,一九九二年,本村农民自发修建并重塑金三之像。从此,前来敬香者络绎不绝,香火又开始兴旺起来。一九九五年,在市宗教局的批准下,由上海市道教协会接管了社庄庙,把它作为浦东新区钦赐仰殿的分庙。

楼梯间内还有一牵马者。社庄庙与其他庙宇一样历尽风雨,据记载:解放后,在除“四旧”过程中,杜庄庙也逃不过厄运,庙里所有东西都被砸光烧光。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渐落实,一九九二年,本村农民自发修建并重塑金三之像。从此,前来敬香者络绎不绝,香火又开始兴旺起来。一九九五年,在市宗教局的批准下,由上海市道教协会接管了社庄庙,把它作为浦东新区钦赐仰殿的分庙。
前一篇:周浦的老街——南八灶(下)
后一篇:金家巷天主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