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龙沟村

标签:
龙沟村花木镇浦东陈家观音堂酷暑探访 |
分类: 浦东各地 |
前些天有网友给我留言,说花木镇龙沟村还留有历史悠久的陈家观音堂,可以去看看。于是也不管天气状况如何,有了这一次的酷暑探访龙沟村。

对于龙沟村,在印象中是一片空白,经过与网友的聊天再看地图才知道了具体的方位。龙沟村属于花木镇,位于花木镇东南角,其东为张江镇,其南为北蔡镇,处于三镇的交汇处,老早建磁悬浮时开始了拆迁,现在只剩下了很小的一部分,是名副其实的外来人员聚集地。

在残留的龙沟村中还有一块原来的中心绿地,大理石和鹅卵石拼花铺地。

紫藤廊架还是花式柱子

在村中转了一圈,碰到的全是外地人,对我的提问当然都是答非所问,自己呢又找不到什么古迹。好在如今还有村的管理部门,只能到这里来碰碰运气了。

龙沟村工作委员会

村委大楼,在这里果然还有一对老人在门卫室,而且非常熟悉这里的情况。但结果却令人失望,陈家观音堂旧房子虽然还在,但是其中的菩萨被“请”到中界那里将近20年了。至于古桥,原来的陈家石桥早已经改建为水泥桥了。

龙沟村的东和北就是磁悬浮轨道,按理说在轨道两侧几百米范围里是不适合人居住的,不知为什么还会有这么一个小村落残留着。磁悬浮轨道旁边又在新建新的高架。

村北王家浜边的施工工地

在老人指明方向后找到陈家观音堂,其实刚才已经过这里。据说在龙沟村范围内,观音堂旧址是唯一没有人居住的房子。

由于村民的住宅大多建成为楼房,昔日的观音堂显得格外陈旧和矮小。

老房子外观的木结构还是与一般民宅略有不同

观音堂非常陈旧,窗户有破损,于是把相机伸入屋内,也不算白跑一次。

观音堂内的廊柱脊梁还是有一些雕梁画柱的感觉

陈家观音堂内景

村头的玉米田。转罢龙沟村踏上返途,虽然冒着高温酷暑探访龙沟村的收获并不多,但还是觉得不虚此行。因为为我提供这信息的是原来居住在龙沟村的小朋友,今年才15岁,对文物古迹和民俗民风也十分喜欢,是看我的博客后才提供线索的。个人觉得能对此有兴趣的小朋友还是比较特别的。

对于龙沟村,在印象中是一片空白,经过与网友的聊天再看地图才知道了具体的方位。龙沟村属于花木镇,位于花木镇东南角,其东为张江镇,其南为北蔡镇,处于三镇的交汇处,老早建磁悬浮时开始了拆迁,现在只剩下了很小的一部分,是名副其实的外来人员聚集地。

由于龙沟村只留下的四队朱家宅,东和北被磁悬浮轨道阻拦,其他道路情况不熟悉,于是就通过芳华路一直向东直达龙沟村。其实在芳华路上见到的龙沟新苑可能就是龙沟村的拆迁安置小区。

穿过芳波路再向东,依然是一片农村景象,田里的玉米郁郁葱葱,长势不错。

一般城中村的景象在这里得到完全体现,不仅人口居住的密度惊人,而且各种各样的商店摊贩应有尽有。这是村中东西向的主要街路。

穿过芳波路再向东,依然是一片农村景象,田里的玉米郁郁葱葱,长势不错。

一般城中村的景象在这里得到完全体现,不仅人口居住的密度惊人,而且各种各样的商店摊贩应有尽有。这是村中东西向的主要街路。

在残留的龙沟村中还有一块原来的中心绿地,大理石和鹅卵石拼花铺地。

紫藤廊架还是花式柱子

在村中转了一圈,碰到的全是外地人,对我的提问当然都是答非所问,自己呢又找不到什么古迹。好在如今还有村的管理部门,只能到这里来碰碰运气了。

龙沟村工作委员会

村委大楼,在这里果然还有一对老人在门卫室,而且非常熟悉这里的情况。但结果却令人失望,陈家观音堂旧房子虽然还在,但是其中的菩萨被“请”到中界那里将近20年了。至于古桥,原来的陈家石桥早已经改建为水泥桥了。

龙沟村的东和北就是磁悬浮轨道,按理说在轨道两侧几百米范围里是不适合人居住的,不知为什么还会有这么一个小村落残留着。磁悬浮轨道旁边又在新建新的高架。

村北王家浜边的施工工地

在老人指明方向后找到陈家观音堂,其实刚才已经过这里。据说在龙沟村范围内,观音堂旧址是唯一没有人居住的房子。

由于村民的住宅大多建成为楼房,昔日的观音堂显得格外陈旧和矮小。

老房子外观的木结构还是与一般民宅略有不同

观音堂非常陈旧,窗户有破损,于是把相机伸入屋内,也不算白跑一次。

观音堂内的廊柱脊梁还是有一些雕梁画柱的感觉

陈家观音堂内景

村头的玉米田。转罢龙沟村踏上返途,虽然冒着高温酷暑探访龙沟村的收获并不多,但还是觉得不虚此行。因为为我提供这信息的是原来居住在龙沟村的小朋友,今年才15岁,对文物古迹和民俗民风也十分喜欢,是看我的博客后才提供线索的。个人觉得能对此有兴趣的小朋友还是比较特别的。
前一篇:行走芳华路
后一篇:康则之铜像落成暨祖孙五代书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