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村的十八里桥

标签:
新场看桥金建村十八里桥石梁桥长桥 |
分类: 名特古桥 |
十八里桥是一座比较有名的地方,因为在我们南汇的交通大命脉沪南公路上有一个站名就是“十八里桥”,但是真正的老石桥却素未谋面,看过一些介绍,得知老桥还在,确定了大致位置,今天的新场看桥把它当作了一个目的地。
十八里桥位于新场镇的金建村,离桥不远处民居的门牌是“金建村长桥”,而这长桥正是十八里桥的别称。这样看来在沪南公路十八里桥后面的车站“长桥山庄”也是由这座桥名延伸而来。

关于十八里桥在新场镇的网站上的介绍是这样的:在长桥村沪南公路南侧、六灶港上有一石桥,俗叫“十八里桥”。相传清朝时期,有一官员南去省亲,路过这里时,因前面一条河流挡住去路,不能就近前往,只好绕道而行。事后,他花钱请来工匠,造了1坐3孔3堍双拼石桥,既方便了当地的农民,又方便来往的路客。因这桥当时距县城18里,故名“十八里桥”。石桥造好后,又在桥上镌刻了“十八里桥”4字,至今犹依稀可辩。此桥南北走向,长16.4米,宽1.4米,高2.5米。现保存完好。

桥下流淌的是南汇特色的灶门港之一——南六灶港。其实,十八里桥不仅仅是一座桥的名字,也是一个由桥而形成的地名,百度是这样介绍的:十八里桥
位于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镇境内东部,沪南公路旁的南六灶港畔。东距惠南镇9公里。清代末期成集。区域沿南六灶港北侧东西分布,跨六灶港有石板桥,相传此桥为清朝一官吏南行省亲时建造,因距县城惠南镇、周浦镇、大团镇三地的水路、陆路均为18华里,而名十八里桥,村以桥名,又名长桥。北傍沪南公路,西依新场东城区,沪芦高速公路贯穿南北。现有工厂、商店数家,常住人口300余人。

如今在老桥的西侧又建了一座新桥,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的便捷,也保护了老桥,只是两桥间隔太近,使得老桥的观赏性稍显逊色。

关于十八里桥在新场镇的网站上的介绍是这样的:在长桥村沪南公路南侧、六灶港上有一石桥,俗叫“十八里桥”。相传清朝时期,有一官员南去省亲,路过这里时,因前面一条河流挡住去路,不能就近前往,只好绕道而行。事后,他花钱请来工匠,造了1坐3孔3堍双拼石桥,既方便了当地的农民,又方便来往的路客。因这桥当时距县城18里,故名“十八里桥”。石桥造好后,又在桥上镌刻了“十八里桥”4字,至今犹依稀可辩。此桥南北走向,长16.4米,宽1.4米,高2.5米。现保存完好。

桥下流淌的是南汇特色的灶门港之一——南六灶港。其实,十八里桥不仅仅是一座桥的名字,也是一个由桥而形成的地名,百度是这样介绍的:十八里桥

如今在老桥的西侧又建了一座新桥,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的便捷,也保护了老桥,只是两桥间隔太近,使得老桥的观赏性稍显逊色。

十八里桥原为三跨双拼石阶石板桥,上世纪70年代为适应小车通行把石阶去除,又在中间加筑水泥使桥面变宽,如今废弃通行功能,基本上保持了原貌。这是由南向北看老桥。

由北往南看十八里桥

桥额题名“十八里桥”尚清晰可见,但建桥铭文实在难以辨认。据网上介绍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南汇县新志中已有记载:十八里桥,跨南六灶港,朱玉亭建。因至城十八里,故名。

从各种文章里发现有趣的记载,那就是从“距县城”十八里,到“距县城、大团”十八里,再到“距县城、大团、周浦”的水路、陆路均十八里,似乎想表明该桥位置的神奇之处。这也许就是相貌平平的十八里桥如此著名的原因。

桥座

桥座

桥脚

十八里桥的桥联,可惜看不清。

由北往南看十八里桥

桥额题名“十八里桥”尚清晰可见,但建桥铭文实在难以辨认。据网上介绍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南汇县新志中已有记载:十八里桥,跨南六灶港,朱玉亭建。因至城十八里,故名。

从各种文章里发现有趣的记载,那就是从“距县城”十八里,到“距县城、大团”十八里,再到“距县城、大团、周浦”的水路、陆路均十八里,似乎想表明该桥位置的神奇之处。这也许就是相貌平平的十八里桥如此著名的原因。

桥座

桥座

桥脚

十八里桥的桥联,可惜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