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浦的老街——船厂街

标签:
周浦老街船厂街南汇浦东杂谈 |
分类: 周浦旧迹 |
船厂街为周浦镇区南部的一条老街,这里虽然不像大街路、衣庄街、椿樟街、城隍街和竹行街那样的热闹,但是凭借临市河咸塘港的地理优势,以及和它的名字相符的“船”业兴盛而在一个时期里举足轻重。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船厂街虽然还有残存,但已是风烛残年成为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无人关注的角落。
完整的船厂街应该由这里钥匙桥向南至汤家木桥南的碾米厂,如今老的河道咸塘港、八灶港和盐铁塘都分别填埋成周市路和年家浜路。船厂街最北端是一座跨盐铁塘东口的桥——秀南桥,该桥是建于清道光辛巳(1821)年的石板石阶桥,北接椿樟街,与早前建成的跨咸塘港的太平桥以及跨八灶港的巽龙桥组成“凹”形,三桥被人形象地称为“钥匙桥”,是老周浦镇的标志性建筑,三座桥的本名反而让人觉得陌生。
由于老咸塘填埋后又新建高桥,船厂街的北口虽然还有却是在桥堍下,这里连接热闹的年家浜路所以还有一排店铺,也是船厂街还有一点像样的地方。
船厂街为向东的单面街,北端除了许多民居还有总店在中大街的万新酱园的加工作坊,记载备有制酱大缸(每只可容水450斤)一千多只,其规模可想而知。
万新酱园的加工场后来成为周浦的食品加工场,曾经进入看到过年糕的生产流水线,临街老房子一度作为茶馆和食品厂的食堂。在随后的开发中全部拆除建成商品房,街头的钥匙桥地区属于周浦镇中心地带。
商铺数量不多,但生意不错,而且门类不少。新商铺当时属于公有,拆迁相对容易,再向南还有老房子属于私产,所以至今存在。
船厂街的小弄堂,这是前几年的景象,几间楼房、门面、街沿石、砖地,是以前老街的典型模样。
而今地面由砖面变为水泥地面,但是几间房子还是本来模样。
船厂街作为周浦以前主要的老街之一,如今老街因素和形象都即将消失
这是船厂街上保存较老的门面房,只有一家香烛店,因为前面就是通向巽龙庵的路。
咸塘港老河道在这里改道,北侧的咸塘早已经填没,再往南依然是临河的街路。
弄堂里的老房子
近些年发展迅速,有关部门也对老街的走向标不明白,标了反而更不明白。向南还有一大段,但是因为走的人少而干脆标为结束了。
在康沈路这里又有船厂街的标示牌
其实,这条路只是可以通向船厂街,辉煌一时的汇丽厂总部就在这里,所以这条路曾经称为“汇丽路”,现在当然是康沈路XXX弄了,不久可能就会彻底消失。
过汇丽路向南,经过几家民居后有围墙,里边的几幢老楼房都已经拆除,这里曾经是周浦房管所,1978年才搬至关岳路,后归汇丽厂所有,也办过一阵幼儿园。船厂街在民国时期办过一家医院,还有多家银行纷纷在船厂街开设,包括南汇县最早的私营银行——汇昌银号周浦办事处。而1952年7月周浦镇政府办公地点也设在这里达二年之久。
供销社也是相当一段时间里生产资料和各种商品的垄断机构,这是周浦供销社的收购站,在解放后长时间内是唯一的收购部门,不仅是废铜烂铁还有棉花、兔毛和黄狼皮等农副产品。
如果说大街路等热闹之处是周浦的零售网点,那么南八灶、东八灶是周浦镇的大宗商品集散地,而船厂街就是服务业的聚集地。老街上临河多的是水桥,而这里多的是码头。清雍正四年(1726年)南汇建县后,在城隍街西市建立便民仓,整个南汇县田赋漕粮都汇集至此,周浦成为浦东名镇、大镇的地位确立,南八灶、东八灶成为粮棉集散地,咸塘港和周浦塘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于是周浦当地的租船业逐渐兴盛,到道光年间船厂街一带大小驳船云集。
船厂街名字的来历就是这样形成的,周浦镇有私人打造的木驳船,向有需求的客户议价出租,也就是应运而生了租船业。至咸丰、同治年间(1862——1874年),船厂街上有赵、周、钱、张、倪等姓居民专营租船业,鼎盛时期拥有大小木驳200——300艘出租给农民、商家载运货物。
1970年鉴于周浦镇中心的周浦塘淤塞严重,在原来钟前港另行开挖使之改道,这里就是现在的周浦塘东口。这里原来还有一座民国时期建造的木桥横跨咸塘港,连接船厂街和南八灶,因为在公和轧花厂前,所以桥名为公和桥。公和桥桥堍民国时期还曾经开办有著名的惠南航社,拥有客轮10多艘,定航于浦东各地。周浦塘的改道,船厂街被拦腰斩断。公和桥后来向北改建为水泥拱桥,直到老咸塘填埋才被拆除。
船厂街在水运为主的时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解放后曾经设有船厂街居委,直到水运由陆运所替代,才渐渐地衰落。照片中造型特殊的房子为1973年设立的周浦港监,能够纵观周浦塘和咸塘港全景。
港监后面的老房子是曾经的冷库,我们小时候似乎所有的棒冰、雪糕等冷饮都是出自这里。
钟前港是一条小河,上有一座木桥连接着船厂街。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1月,上海电讯局委办的周浦报话处在船厂街39号成立,安装总机设立专线经办电报业务。沿咸塘还是船厂街,但是这里属于南八灶地区,解放后由于历史的积淀,县政府虽然设在惠南镇,但是相继成立的许多行业的县级公司都驻扎在这里,包括五金交电、百货、化工轻工、煤炭石油、金属公司等。
今天过周浦塘以后的船厂街已经完全无影无踪,相继新建成居民区,它们的大门早已经由向着咸塘港而改为向着
西侧的康沈路(原来的沪南公路)。
汤家木桥,是周浦的另一个重要地标,曾经的周浦轮船码头,连接着浦东各地的大小码头,上南铁路也曾经通到这里。它是一座建于光绪戊申(1908)年的木桥,解放后多次修建、重建,1973年改建成水泥拱桥,近年又进行改扩建。原来桥西堍两侧还属于船厂街,只是从木桥改建成为水泥桥后把老街的南端给截断了。
汤家木桥西堍北,这里原来有粮店和一家烟杂店,早期周浦全镇居民都必须到这里来籴米。
桥堍南侧有居民数户,船厂街到这里结束,再南便是1950年当时还是松江专署粮食局创办的周浦碾米厂。另外,这里有曾经著名的前卫机械厂,它的前身是民国14年(1925年)创办的浦东铁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