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里秦 外秦)

(2012-12-09 09:56:09)
标签:

古地名

浦东

南汇

秦家行

城隍故里

分类: 浦东各地

秦家行是一个古地名,大多数人不知道吧。有一句话:不到城隍庙,不算到上海。那么多年来城隍庙是上海的一块老招牌是不容置疑的。自从召稼楼古镇建成开放后,它打出的是“城隍故里”的招牌,吸引了许多游人的追捧,也有人提出质疑。城隍故里究竟在哪里?有说陈行的,有说题桥的,还有说闸港的。众说纷纭,好像至今没有定论,如果从大一点的范围说,今天的浦江镇是城隍故里应该是不会错的。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且不说秦裕伯的故里在何处,但是他死后葬在长寿里是确定的。子孙世居闸港(这里并不是指闸港镇,而是闸港河。),其地称里、外秦也是确定的。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这里的图文都是摘自百度:秦裕伯传为宋秦观八世孙。世居维扬(今江苏省扬州市)。父良灏。祖知柔,宋末南渡居沪渎。1344年(元至正四年)裕伯中进士,历官湖广行省照磨、山东高密县尹、福建行省郎中、行台侍御史、延平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元末,天下纷乱,弃官久居维扬,后返上海。张士诚据苏州,招请裕伯,不应。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两次征召,裕伯以己仕元20年,背之不忠;母丧未除服,出仕不孝,托病辞谢。朱元璋又手书征召,有“海滨之民好斗,裕伯智谋之士而居此地,苟坚守不起,恐有后悔”语,裕伯不得已入朝。历官侍读学士、待制,治书侍御史,并与御史中丞刘基同任主考,主持京畿考试。后出知陇州,以病辞官归长寿里。长寿里建桥,裕伯题为“大通”,乡民直呼“裕伯题桥”,简称题桥,后成为集镇名(今陈行乡题桥镇)裕伯墓即在镇南长寿寺西侧。子孙除一支居陈行外,世居鲁汇东闸港北岸,其地称内外秦。殁后.封为上海县城隍神,历明清两代不变。传因裕伯屡次辞谢明廷征召,朱元璋以为“生不为我臣,死当卫我土”故。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闸港,东自航头镇向西到闸港镇汇入黄浦江。明代前是黄浦江东流入海的主要通道,出海口建有水闸以御海潮,故名闸港。明初,开通范家浜南接大黄浦,北会吴淞江入海,闸港仍为该地区引水、排水主干河道。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在航头镇有一个大规模的新建小区长达佳苑,位于闸港的北岸,这里的老地名是“秦家老宅”。传说这里是秦裕伯的儿子秦钿的居所,原有的十埭九庭心房屋早已毁,1965年平整土地时在老宅北挖到一座古墓,经鉴定确认为秦钿的墓。那么“秦家老宅”理所当然也是秦家行的一部分。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昔日的“秦家老宅”长达佳苑南部为别墅区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长达佳苑北部的集贸市场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秦家老宅已经荡然无存,但是许多老人还是知道这个地名的。闸港也有差不多的命运,1978~1979年,开挖大治河后,闸港的地位每况愈下,有的被填没,有的成为残段,其排灌、航运功能完全由大治河取代。这是航头的闸港桥。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秦家老宅西,有更为古老的地名,那就是里、外秦,在航头去闸港的闸航公路上向西前行。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闸港北岸有自然村(当地人称为宅子)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闸航公路是一条陈旧的老马路,有些地段在进行维修,它与当年的闸港一样由航头镇通向闸港镇。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宅子里有一座新旧结合的桥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桥座还是以前古桥的桥座,桥梁都是水泥梁了。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经过打听,桥在闸港的支流上,桥南的河流是闸港的残留段,从中可以看出原来的闸港不仅弯曲而且狭小。而这座宅子并不是“里秦”,继续向西,过林海公路的高架才是昔日的“里秦”。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雍正年的分建南汇县志记载:秦家行,在行头镇西,相传秦裕伯故居。由小闸口至鹤颈汇东,秦姓多居此。有里秦、外秦之名,西自外秦至里秦约共二里余,中隔里许,居民各约数十家。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在这里兜了一圈,发现现在留守的都是老年人,经过打听确认这里就是“里秦”。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乾隆南汇县志记载:秦家行,邑西四十四里,宋末秦裕伯祖知柔避乱居此,后族姓至数百家。有里秦、外秦之分。如果记载确实,那么这里才是真正的“城隍故里”了。历尽几百年后,这里依然是普通的农村风光。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当然,现在的宅子已经非常大,而且这些古地名只是存在于老人们的口中了。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老人告诉我,这里的林海公路高架桥也真是当年跨闸港的里秦桥。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里秦的闸港和宅子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小河、水桥、农宅和正在落叶的银杏树,正是浦东农村秋天的景色。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在外面我一般不去拍人像照,但是这个场景让我忍不住偷拍了一张,老头在捆柴,老太在老式的高脚木桶里洗衣服,好像是刻意安排的民俗画一样。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过了一条小河,我以为进入了“外秦”,但是一位82岁的老人告诉我这里还是“里秦”,并且说这里的居民大多数确实姓“秦”,有几个人知道他们还是上海城隍的后人呢?现在的秦家行属于浦江镇汇东村,查资料,这里是解放后才从南汇县划归上海县(现在浦江镇)的。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光绪南汇县志已不再有秦家行的名字,而是把里秦、外秦分别单列。其中提到里秦曾经修家祠于西偏。于是询问老人,她说,大队(村委)东的小厂就是祠堂的旧址,曾经做过学校,现在当然是荡然无存。她还问我在大治河南岸原来有一座大庙叫“蒋达庙”,不知是不是会恢复?我无言以对。老人还说,此庙的名字有可能被别处冒名重建,我更是一无所知。回家查乾隆南汇县志,还真的有记载:普福禅院,俗呼蒋达庙,宋刹,春秋香火极盛。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外秦”当然在“里秦”的西面,但是除了闸航公路边有零星几家小店外与各处都一样。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光绪南汇县志记载:外秦,在里秦西,从前廛肆较里秦为多,今俱无市。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这是汇东村在闸航公路上的卫生室。再往西,本想寻找还有一个古地名的,但是“旌表亭”这个更为古老的地名已经消失了。乾隆南汇县志记载:旌表亭,邑西四十六里。明宣德间,金溪陆道明迁此,刻宋淳祐敕旌义门诏于亭,故名。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外秦稍西便是鲁汇东街
寻访秦家行(秦家老宅 <wbr>里秦 <wbr>外秦)
虽然看不到什么古迹,处处是普普通通的农村风光,但是这些地方在书中有古地名,到这里走一走还是有一点不同的感受的。这是南汇县初建时的地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