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千秋桥

标签:
杂谈 |
分类: 名特古桥 |
新场古镇在明清时期流传一句话“十三牌楼九环龙,小小新场赛苏州”,其中“九环龙”就是说新场全盛时期有石拱桥多达九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幸存至今的唯有千秋桥一座了。古石拱桥在整个浦东也是寥寥无几,南汇地区仅幸存三座,即千秋桥、永济桥和保佑桥。而千秋桥是保存最完好的石拱桥。
千秋桥,原名仗义桥,又名八字桥,位于新场镇洪东街东端跨东横港。
千秋桥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由新场人钱建章集资而建。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奚廷柱、杜松泉、朱紫高等重建。同治二年(1863年)奚廷柱曾孙光佑、光祖倡修。
2010年列为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5月当时列为南汇区文物保护单位
千秋桥两侧各有桥联,南侧“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北侧“济人即是济己,种福必须种德”。
1983年千秋桥有一次大修,出于安全考虑用水泥制品替代石栏,2005年再次恢复历史传统风貌,北侧桥栏上有石碑记载。
新场镇原来有九座石拱桥,确实是比较有规模的“巨镇”,拱桥比平板桥不仅造型雄伟漂亮而且体量大,所需要的资金也要大许多。九座石拱桥尚有记载,分别是:白虎庙桥、千秋桥、洪福桥、衙前桥(众安桥)、永宁桥、义和桥、杨辉桥、众安桥(盛家桥)、玉皇阁桥。只有千秋桥有幸保留至今。
新场的沈申元先生将新场桥名排起来写了一副对联:青龙白虎齐洪福,受恩千桥得众安;东仓西仓共余庆,广济万福享太平。当然有千秋桥,还包括其他拱桥和平桥,也是佳话一段。
千秋桥材料全部是花岗岩,桥身全长28米,桥宽3.9米,东西各21级台阶。在新场它不是历史上最早的古桥,但不知是不是最大的桥?
千秋桥南北桥墩前有四个防撞水泥墩,看上去有碍观瞻,但是仔细一想,这里的河道还有船只通行,桥上还有行人通行,古桥依然在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
千秋桥的桥心石
千秋桥是新场古镇的一个重要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