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引发的投资启示
(2012-11-20 09:31:08)
标签:
成长投资价值投资酒鬼酒塑化剂超标黑天鹅 |
分类: 投资之道[原创] |
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引发的投资启示
文/無
昨日上午,21世纪网发布了一篇题为《致命危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的调查报告,报告内容震惊了中国消费者,震惊了酒鬼酒公司和股市,也震惊了整个酿酒板块的股票,同时也深深的震惊了我。因为,在今年上半年,酒鬼酒还是我重仓股之一,且另外一只重仓股也是酿酒板块中的沱牌舍得(详见《上半年投资总结:喝酒吃药,成绩斐然》),要不是出手的早,那现在我就只能接受竹篮打水一场空,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悲惨局面了,现在想想,依然是后怕不已。
虽然目前官方尚未对该报告的真实性及其影响做出权威的解读,但无论如何,该报告已经对酿酒板块乃至食品饮料行业股票产生了较为消极的影响,这对于一直痴迷于大消费行业股票投资的我来讲,应该认真的反思一下其中蕴含的投资启示。
启示一、“黑天鹅”事件依然是消费行业股票最大的投资风险。消费行业,尤其是食品饮料和医药行业,由于公司业绩相对优良,因此成为中国投资人趋之若鹜的投资标的,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甚至在我的投资生涯中,投资标的都基本没离开过食品饮料医药行业。然而,回顾近年的A股市场,从上海医药到伊利股份,从古越龙山到双汇发展,从重庆啤酒到汤臣倍健,再到目前的佛慈制药、酒鬼酒,每一次让投资者深受伤害都因投资标的受到“黑天鹅”的青睐,这种“黑天鹅”带来的股价杀伤力,往往比业绩下滑对股价杀伤力来得要快、来得更加猝不及防,也就让投资人伤害的更痛更深。这要求我们在平时选择该类股票时应当时刻留意其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并时刻跟踪其行业和公司信息,以防止伤害突然降临,死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启示二、切不可爱上自己投资的股票。作为崇尚于价值和成长投资的投资人而言,由于要对投资标的进行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容易因日久生情,而爱上自己的投资标的,尤其是那些自己钟情的股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依恋之感,买了就舍不得卖,从而感情用事,忽略了其本身具有的风险。我之前就时不时犯这样的错误,后来在学习《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时,有一句话深深警醒了我:“爱上投资组合中的股票很容易,但我想补充一句:这是非常危险的。温莎的每一只股票都是为了卖出而拥有。在投资这行中,如果你买进的热情不能适时化作卖出的热情,那么要没你特别幸运,要么末日来临。在你想要吹嘘某只股买得多漂亮时,也许正该卖出了。”正是因为这句话,让我学会了逐渐以较为客观冷静的眼光审视我的投资标的,也不会一味的贪恋持有,才会在七月初卖出了持有几个月的酒鬼酒和舍得,避免了后期下跌造成的收益损失,也避免了这场尚未知道结局的“黑天鹅”事件。
启示三、“黑天鹅”事件危中有机。“黑天鹅”事件通常会经过以下几个发展变化阶段。恐慌期:事件刚曝光,一周内股票下跌幅度一般在15%~20%。发酵期:曝光半个月到一个月,此时相关个股的股价下跌幅度通常都超过了20%,投资人信心降至最低点,但“黑天鹅”事件的基本事实也将在此期间露出轮廓,部分利空消息被过度解读的个股股价已基本触底。观察期:曝光一个月到三个月,危机事件逐渐淡出媒体焦点,投资人信心逐步恢复。恢复期:曝光三到六个月,投资者信心稳定,公司销售恢复情况进入最重要的阶段。明朗期:曝光六个月以后,投资人已经基本能明确判断公司基本面走势,此时常常伴随着报复性上涨或下跌。对于投资人而言,在“黑天鹅”事件的发酵期阶段就可以关注一下所涉及的个股,如若事件对公司基本面及其业绩没有产生根本性的伤害,则可以在这个阶段以较少资金配置底仓,以便后期跟踪观察,而待到明朗期则可以放心买入并继续持有,当然,其中的风险依然要时刻关注,这个过程大家可以总结历次“黑天鹅”事件所涉及的个股,并逐渐摸索自己的“逆向投资”操作思路。
附:股道即人道,把人做好了,股也就做好了。更多【修身之道】、【投资之道】、【投资日记】请看我的微博=>点击进入
投资交流:wuji168@yahoo.cn
注:仅为个人意见,深知山外有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