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潇洒哥巴菲特长线投资陈理价值投资投资思想大道至简股票 |
分类: 他山之石[转载] |
全面理解并坚持巴菲特投资思想(二)
——在中道巴菲特2008年年会上的演讲
第三阶段(后期)1990至今(60岁以来)。即90年代以来。还可以有一种更加精确的划分方法——1995年(65岁)至今为巴菲特后期。有芒格的话为证:“过了65岁之后,沃伦的投资技巧真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进入90年代后,伯克希尔的未来遇到更大的困难,用芒格的话说:
1、我们的规模太大了,这将我们的投资选择限制在被那些常聪明的人所检验过的更具竞争力的领域。
2、当前的环境令未来15-20年内的普通股与我们在过去15-20年内看到的股票将有很大的不同。
简单地说,巴菲特面临两难境地:钱太多,机会太少。面对这样的挑战,随着巴菲特的持续学习和滚雪球的威力,巴菲特的投资思想进化到更高的层次,投资技艺更加全面、更加炉火纯青。这个阶段巴菲特投资思想的进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护城河”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巴菲特评估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和内在价值的艺术更加成熟。1993年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首次提出了“护城河”概念。他说:“最近几年可乐和吉列剃须刀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实际上还在增加。他们的品牌威力。他们的产品特性,以及销售实力,赋予他们一种巨大的竞争优势,在他们的经济堡垒周围形成了一条护城河。相比之下,一般的公司在没有这样的保护之下奋战。就像彼得·林奇说的那样,销售相似商品的公司的股票,应当贴上这样一条签:‘竞争有害健康。’”
1995年5月1日在伯克希尔的年度会议上,巴菲特对“护城河”的概念作了仔细的描述:“奇妙的、由很深、很危险的护城河环绕的城堡。城堡的主人是一个诚实而高雅的人。城堡最主要的力量源泉是主人天才的大脑;护城河永久地充当着那些试图袭击城堡的敌人的障碍;城堡内的主人制造黄金,但并不都据为己有。粗略地转译一下就是,我们喜欢的是那些具有控制地位的大公司,这些公司的特许权很难被复制,具有极大或者说永久的持续运作能力。”
2000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进一步解释说“我们根据‘护城河’、它加宽的能力以及不可攻击性作为判断一家伟大企业的主要标准。而且我们告诉企业的管理层,我们希望企业的护城河每年都能不断加宽。这并不是非要企业的利润要一年比一年多,因为有时做不到。然而,如果企业的‘护城河’每年不断地加宽,这家企业会经营得很好。”
2、投资战略的转变。一个转变:“由于伯克希尔的资产迅速膨胀,以及会明显影响我们业绩的投资空间急剧收缩,使得我们必须做出精明的决策。因此我们采用了一种仅需要几次精明——而不是过于精明——的战略,事实上,每年有一个好主意对我们来说就够了。”这意味着巴菲特采取更加集中持股的投资战略。
另一个转变:因为资本的体量越来越大,巴菲特的普通股投资更加专注于寻找在一个细分领域内价值低估的优秀或良好的大公司,实施选择性反向投资策略,即在一家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大公司遭遇挫折、股价被目光短浅的市场压低时给以积极关注。这意味着格雷厄姆式的不论本质买便宜货的模式不再适合大块头伯克希尔了。
3、“挥棒”概念的发展。美国超级击球手威廉姆斯在所写的《打击科学》一书中解释了自己的击球技巧。它将击球区分成77个单元,每个单元代表一个棒球,只有当球处在最好的单元时(幸运区),他才会挥棒击球,即使这样做会面临三振出局的风险,因为处在最差位置的球将严重降低他的成功率。巴菲特将这一策略和投资作类比,发展了投资领域的“挥棒”概念。1995年巴菲特在对南加州大学商学院学生的演讲中,简述了这个概念:“在投资时,没有所谓的必须去击打的好球。你可以站在击球手的位置上,投球手可以投出好球;通用汽车投出47美元,你若缺乏足够的资讯来决定是否在47美元的价位买进,你可以让它从眼前流过,不会有人判给你一击。因为只有挥棒落空时,你才可能被判出局。”
4、三类业务的区分。巴菲特在2007年的致股东信中对伟大(卓越)、优秀和可憎三类业务做了传神划分。伟大的业务:拥有持久的“护城河”、回报率高而且不需要大量增加资本就可以实现利润增长的业务,如喜饴糖果公司;优秀的业务: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回报率较高,但为实现增长而需要大量增加资本的业务,如飞行安全公司;可憎的业务:就是那些增长很快、为获得增长必须提供大量资金,而利润却有限或者没有产生利润的业务,如航空业。巴菲特通俗易懂地把这三类业务比喻为三种类型的“存款账户”——伟大的账户会支付非常高的利息,且利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优秀的账户会支付吸引人的利息,且只有当你增加存款的时候才能获得这些利息;最后一种是可憎的账户,它所提供的利息并不充分,且要求你不断增加资金以获得那些让人失望的回报。
5、跨国投资和收购的突破。巴菲特的首次跨国投资是1991年投资英国的酒精类饮料公司健力士;最有代表性的跨国投资则是2003年投资中石油近5亿美元;最有代表性的跨国收购则是2006年以40亿美元购买以色列伊斯卡尔金属制品公司80%的股份,这是巴菲特在美国以外进行的最大一笔投资交易,也是以色列历史上来自海外的最大一笔投资。
前几年巴菲特在韩国股市也实施了非常漂亮的跨国投资。他简单浏览了投行提供的投资手册,发现有些财务健全的公司,市盈率只有3倍,他就挑选了大约20只股票买进,等这些股票上涨五六倍、接近其内在价值时卖出。
6、非常规投资更加多样化。鼓鼓囊囊的钱包,迫使巴菲特在非常规投资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在1991年透过私募的方式投资了三亿美元的美国运通俗称"Percs"的股票,在投资的前三年可以领取一笔特别的股利,在1994年八月以前转换成普通股;1994-1995年建立了4570万桶仓位的石油的衍生合约;1997年购买了1.112亿盎司的白银;1997年购买了46亿美元以帐面摊销的长期美国零息债券;2002年首度进入外汇市场投资,截至2004年底总计持有214亿美元的外汇部位,投资组合遍布十二种外币;同时于同年涉足以欧元为单位垃圾债券市场,至06年总值达10亿美元;此外巴菲特还进行固定收入套利,并持有其他衍生品合约,这些合约可分为两大类:CreditDefaultSwaps (CDS,信用违约掉期合同)、卖出长期的股票指数看跌期权。
值得注意的是,放弃外汇的投资,收购海外公司,是巴菲特不愿持有太多美元资产及现金的最新投资策略。正如巴菲特指出,伯克希尔的主要基地仍在美国,但为了防范美汇继续下挫,收购海外优质企业,有一举两得之效。
总之,后期的巴菲特,思想更加开放,技术更加全面。在常规投资的选择技巧上更加炉火纯青,更加集中投资,而且开始加大了海外投资和购并的力度;在非常规投资上则更加多样化,更富进攻性。当专家学者把大师的经典策略总结成教条时,大师又进化了。
转下篇=>全面理解并坚持巴菲特投资思想(三)
注:此文系转载,仅供学习研究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