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一部韩国电影《杀人回忆》,取材于真实案件。韩国这类现实题材的电影不乏精品,之前看过的《熔炉》、《断箭》和《那家伙的声音》都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这类电影好看,却让人看得绝望。
《熔炉》改编自2000年至2005年间韩国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中性暴力事件。聋哑学生受到学校教师的性暴力无处诉说,一个新上任的老师揭发了这件事情并积极为其奔走,证据确凿,却因为有些当事人在利诱下的退缩,加上当时韩国法律量刑偏低,使犯案者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这部影片促使案件调查重新启动,使韩国国会对当时性侵量刑标准偏低的韩国法律作出修订,《熔炉法》于韩国国会立法成功。2012年,电影《熔炉》性暴力犯原型被重判12年有期徒刑。
《断箭》改编自2007年的大学教授“弓弩伤人事件”。法庭说他有罪,事件主人公却坚称自己无罪,整个案件迷雾重重。在不断上诉的过程中,被告人已经成了法律方面的专家,服刑四年,至今仍在与不公正的审判做斗争,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讨回一个公道。
《那家伙的声音》改编自1991年的“李炯浩被诱拐事件”。明明与罪犯只有一步之遥,很多次都擦肩而过,但就是找不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罪犯逍遥法外。直到案子过了15年诉讼期,仍没有结果,成为无头案,让生者痛心,让死者不能瞑目。
《杀人回忆》改编自1986年至1991年间的“韩国华城连环杀人案”。追踪数年,找出无数个疑犯,但都证实不是,最终仍是一团迷雾,让人深感无奈。寄明信片去电台点歌的小白脸、被截肢的警察、辞职的电台台长、傻子的父亲、红内裤、山上的女人、学校厕所遇见的女老师……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凶手,凶手或许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接一个有着相似犯案手法的人。
那是一个人情味很淡的年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各人疲于奔命只能勉强顾及自己。晚上戒严所有人都闭门不出是真正的凶手,军队被调去镇压游行而无法维护社会治安也是真正的凶手,官员的腐败导致民众的游行也是真正的凶手。犯案者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能一次又一次逍遥法外。
片尾导演借一个小女孩之口给出了他心中的答案,凶手是一张很普通的脸,不但是告诉朴警官,也告诉我们每个人,凶手就在我们身边,凶手就是一个个外表看起来很普通的“普通人”,是大部分人的冷漠杀死了受害者。其实凶手是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在欣赏它的时候,可以去了解这段历史,还原这个事件,由此产生共鸣,最后留下深深的回味与思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