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词)“恰同学少年”之校长孔昭绶的演讲

(2013-06-06 08:55:23)
标签:

恰同学少年

孔昭绶演讲

毛泽东

蔡和森

萧子升

分类: 妮彩红尘的剧评

    一转眼,《恰同学少年》已经看完将近六年了,现如今,在这个雷剧横行的时代,像这样积极充满朝气的电视剧越来越少了。印象最深的是孔昭绶的几段演讲以及毛泽东等集体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如今再看,更觉珍贵。

    1913年,湖南长沙,具有现代民主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孔昭绶出任省第一师范校长,在他的主持下,第一师范大力开展新式教育改革,聘请了以杨昌济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中外教师,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台词)“恰同学少年”之校长孔昭绶的演讲

    崭新的第一师范吸引了蔡和森、萧子升等众多青年才俊前来报考,在招生考试中,19岁的毛泽东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这所湖湘千年学府。“衡山西、岳麓东……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雄壮的第一师范校歌声中,白衣胜雪的青年们齐聚在校旗下,五年的师范生生涯就此拉开了序幕。

    剧中校长孔昭绶有几段非常精彩的演说。

(台词)“恰同学少年”之校长孔昭绶的演讲

    第一段,是新生刚刚入校的那个晚上,在毛泽东的寝室发表的:

    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要来读师范,诸位今日走入师范之门,习教育之法,今后还要致力于民国之国民教育,如果不解决为何读书这个问题,势必学而不得其旨,思而不得其意。到头来呀,自己五年的大好青春和一番苦功,都不知道下哪里去了。

    大家都知道,我们一师素称千年学府,自南宋理学大儒张南轩先生在此创办城南书院,至今八百余年,虽经天灾,虽历战祸,虽经朝代变迁,帝王更迭而绵绵不息,直垂于今日,如孙鼎臣、何绍基,如曾国藩、李元度,如谭嗣同、黄兴,历代人才辈出而灿若星辰,成为我湖湘学派生生不息之重要一支。为什么,我想,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经世致用。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那么何谓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经世致用者,就是说,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读书的目的,我们求学的动力,是为了学得知识,以求改变我们的国家,改变我们的社会。

(台词)“恰同学少年”之校长孔昭绶的演讲

    我们湖南人历来读书,只为了两个字做事,做什么事呢?做于国于民有用之事。乱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以今时今日论,我认为首要大事,当推教育,我中华百年积弱,正因为民智未开,只有大兴教育,才能以新知识,新文化,扫除全民族的愚昧和落后,教育人人而人人得治,人人自治则社会必良,社会改良则大才必盛,人才既出,则国势必张,以此而推论当今之中国,有什么事情比教育还大,欲救国强种,有什么手段比教育还强。所以读师范,学教育,他日学成,以我之所学,为民智之开启而效绵薄,为民族之振兴而尽一已之力,这不正是诸位,经世致用的最佳途径吗?

(台词)“恰同学少年”之校长孔昭绶的演讲

    第二段,是在一次校会上,关于学生的勤俭节约:

    小的时候,我家里很穷,吃不起什么好东西,有一次过年,我母亲借了半袋玉米,磨成了面蒸了一锅窝头,我当时饿极了,拿了一块就吃,结果烫了嘴,窝头掉在地上,母亲把半块窝头捡起来,把脏的那一半自己吃了。干净的那一半,留给了我,香啊,今天我看到这半块窝窝头,又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那半块,真的很香,同学们,第一师范的同学们,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啊,你们的父母,在家里是何等的节俭,何等的惜粮惜物,还记不记得?你们那种田的老父亲,冒着三伏天的大太阳,在田里一整天,一整天地割稻子,还记不记得,你们的母亲,经常把碗里的饭拨一半到你们碗了,还说自己吃了一半,就已经很饱很饱了。

(台词)“恰同学少年”之校长孔昭绶的演讲

    同学们,第一师范的同学们,什么是贫困,什么是富有?穿草鞋,打补丁粗茶淡饭就是贫困?穿皮鞋,坐轿子,山珍海味就是富有了吗?不,孩子们,真正的贫困和富有,不在于这些表面上的东西,今天你们还年轻,将来走入社会,都要经历金钱与名利的诱惑,都要面临现实与理想的选择,等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就会真切的感受到,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己所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的时候,你在精神上是那样的富有和快乐,相反,如果一天到晚,只记得自己那一点私利,就算你坐拥万贯家财,就算你白天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可是到了晚上,当你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并不快乐,因为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无尽的空虚,因为你在精神上,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今天,这半块窝头我留下了,我也希望这半块窝头,从此留在每一位同学心里,使我们牢牢记住,俭朴乃修身之本。

(台词)“恰同学少年”之校长孔昭绶的演讲

    第三段在明耻大会上的演讲最为精彩:

    有一个词,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支那。这是日本对中国的称呼,在日本人嘴里,中国就是支那。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是支那人。那么支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起初我也不清楚,只知道这是自隋朝起,从天竺语摩诃至那中派生的一个对中国的称呼,词意并无褒贬。可就在五年前,五年前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日本学校给我准备的学籍表上,填写的就是支那人孔昭绶。每次遇到日本人的时候,他们都会说:“看,支那人来了。”他们当时说话的表情,我想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是一种看到了怪物,看到了异类,看到了某种不洁净的东西,看到了一头猪混到人群里,才会表现出的轻蔑和鄙夷。于是我就去查字典,我不相信日本人的字典,我查的是荷兰人出的1901年的荷兰大百科通用辞典。

    我查到了,支那:中国的贬义称呼,常用于日本语,亦指愚蠢的,精神有问题的中国人。这就是支那的解释。

    耻辱啊!耻辱!

    我泱泱大国,巍巍中华,竟成了诸般列强眼中的蛮荒未开化之地。

    耻辱啊!我四万万同胞竟成了任其宰割的鱼肉。

   人,不可不知耻。耻,有个人之耻,国家之耻。德守不坚,学识愚昧,身体衰弱,遭人白眼,乃个人之耻。纲纪扫地,主权外移,疆土日蹙,奴颜卑膝,乃国家之耻。我四万万同胞,如果人人为人所耻,则国家必为人所耻,一个国家被人耻笑,那么个人也将成为被别人耻笑的把柄。支那之耻,无有个人与国家之分,此乃我中华全体之奇耻大辱!

    今日之日本,处心积虑,虎视眈眈,视我中华为其囊中之物,大有灭我而朝食之想,已远非一日。今次,二十一条的强加于我,是欲将我中华亡国灭种的野心赤裸裸地表现。而袁世凯政府呢,曲意承欢,卑躬屈膝,卖国求荣,他直欲将我大好河山,拱手让于日寇,此等卖国行径如我国人仍浑浑噩噩,仍然任其为之,中华灭亡,迫在眉睫!!!

    夷狄虎视,国之将亡,多少国人痛心疾首,多少国人惶惶不安呢!是啊,大难来临了,国家要亡了,这样的灾难什么时候才是尽头,老天爷为什么不开开眼,劈死这些贪婪的强盗。这些抱怨,这些呼号,我们听过无数回,也说过无数回,可抱怨有什么用呢?我们恨这些强盗,恨得牙痒痒的。可是恨,救不了中国!

    大家都知道,南满铁路,东蒙铁路,都归于日本人之手,山东权益也归于日本人之手。要旅顺,要大连,整个长江流域所有的矿产要归日本来开采,一国之政治军事财经各项都要请日本人担任顾问,所有的武器要跟日本去买,就连我中国的警察都要跟日本来合作,这还能算是一个主权国家吗?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局势会这样?国家为什么会落到了如此的地步?

    有人说,是因为国势积弱,无力维护自己的利益;有人说,是因为袁世凯政府太腐败,在列强面前,只知一味退让;还有人说,是因为国人太冷漠,仁人志士的呼号像一道道警钟,却难以唤醒他们麻木的心灵。我们坐在这里,痛斥列强,痛斥一切让中国落后挨打受欺负的人和事的时候,你的心中有没有想过,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为国家的落后承担些什么样的责任?应该为这个民族的强大和兴盛担负起什么样的义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匹夫不是指除你之外的别人,而是首先应该包括你自己。我们都希望国家强大,但是我要在这里告戒大家一句:不能光有恨!我们要学会将仇恨埋在心底,把悲愤化为动力,我们要拿出十倍的精神,百倍的努力,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振兴中华,做得比任何人更好,更出色,这才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职责。国家之广设学校,所为何事?我们青年置身于学校,又所为何来?正因为一国之希望,在于青年;一国之未来,要由青年来担当。当此国难之际,我青年学子,责有悠归,更肩负着为国家储备实力的重任。
(台词)“恰同学少年”之校长孔昭绶的演讲

(台词)“恰同学少年”之校长孔昭绶的演讲

(台词)“恰同学少年”之校长孔昭绶的演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