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献庄羊圈地下的印钞所 [转载]献庄羊圈地下的印钞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海兴抗战文辑》入选材料8
献庄羊圈地下的印钞所
李兆新
抗日战争时期,在海兴的献庄,有一个极普通的房院,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北海银行冀鲁边分行印钞所就曾在这里工作战斗过。
这座房院跟其他许多农户的房院没有什么区别,北面是三间正房,一明两暗,对面三间南屋,两排房子门对开着。东西两侧,是人头高的院墙,构成一个严谨的独院。院里西南角有一个厕所,厕所的外角处堆着灰,旁边放一个小铲,是为防蚊蝇便后盖灰用的。墙西是邻家的一个羊栏,里面圈养着很多的羊,这所房院的主人叫赵中伦,当年还不到三十岁,除种地还与别人合伙做买卖,经营羊毛,他的南屋住着7、8个外乡人,都是和他一同做买卖的伙计。这院里面似乎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其实秘密就在这里!
要是走进这家的厕所,扫去地面上的灰,就会发现有一块地面是木板制成,掀开木板便露出一个洞口,顺着洞口往里走便是一个5米长、4米宽、高约2米的地下室。正中的梁柱上吊着一盏照明用的泡子灯,灯下摆放着大小不同的三台石印机,靠墙有一个用木板搭起得条桌,上面摆放着纸张.油墨和刚刚印制的钞币。这就是当时八路军北海银行冀鲁边分行的印钞所。
印钞所的上面正好是那个羊栏,两个通气口就设在羊栏里,羊群的走动声.吵叫声正好掩盖了地下室的印刷声。和赵中伦搭伙做羊毛买卖的那7 、8个外乡人就是这个印钞所的工作人员,他们是王月彬、时凤集、马洪奎、刘涛等。
这个地下印钞所是根据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和肖华同志的意见建立的,原来在乐陵县霍寨,1942年6月由于形势恶化,印钞所才搬到献庄的。组织上派人对这里的环境和地形进行了周密调查,先由周如心(专署粮秣科长)出面和赵中伦商妥以“经营羊毛”为掩护,借用邻居刘英勤家的羊栏,修建了这个地下室,地下室是由当地民兵利用夜间悄悄挖成的,把挖出的土一筐一筐背到别处,然后撒上干土,不留任何痕迹。地下室修好后他们把石印机拆开了零零碎碎地运进来。当时的另一个机组在附近的王常丰,打号机组驻马厂。
印钞所刚迁到这里时,粮食根本运不到,同志们的吃住完全依靠当地党组织和赵家,赵中伦一家的生活本来就很苦,再加上7、8张嘴吃饭生活就更难了,党支部时常把动员来的粮食悄悄送到赵家。印钞所的工作异常紧张和劳累,由于没有电,石印操作都是靠人力用手摇,阴暗、潮湿、饥饿和疲劳,使同志们难以适应这繁重的劳动,一次为加班赶任务,马洪奎在摇动摇柄时由于气力不支,摇柄突然倒转回来正好打在他的脸上,当时就有两棵牙齿被打掉,是赵中伦的母亲为他养伤治病,是赵中伦替他顶岗摇柄。就是这样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印钞所印制了数以万计的钞币。这些钞币对于稳定冀鲁边区市场,保证军需民用和发展生产,巩固根据地,战胜敌人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转载]献庄羊圈地下的印钞所 [转载]献庄羊圈地下的印钞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献庄印制的一元票
![[转载]献庄羊圈地下的印钞所 [转载]献庄羊圈地下的印钞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献庄印制的伍角票
![[转载]献庄羊圈地下的印钞所 [转载]献庄羊圈地下的印钞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献庄印制的伍角票
给印钞所担任瞭望和联络送信的就是赵忠伦。他每天背着粪筐庄里庄外转,发现敌情就赶紧回来拉一下通往地下室的铜铃,同志们听到铃声立刻停止工作,从通道口钻出来做他们的羊毛买卖。一次银行行长李聘周,财政处长张耀增来这里提票子,正赶上日军扫荡,二位同志在野洼里躲避了10多天,赵中伦和他母亲冒着生命危险装作放牛和拔草骗过岗哨,坚持给同志们往洼里送饭。
这个地下印钞所在献庄秘密工作了不到一年。1943年4月日伪开始了4、1大扫荡,敌人又增设了许多据点,加紧对这一地区的“扫荡”和“清洗”,如西面的尤村据点距献庄仅有两公里,东面的苏基据点离献庄也不过2.5公里。为了安全,上级决定于1943年4月,印钞组撤离献庄,搬迁至小山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