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盐宗夙沙氏

(2020-01-17 21:46:17)

                              盐宗夙沙氏

 

 

盐宗夙沙氏  

                                         夙沙氏雕塑像

夙沙氏,又名宿沙氏,为煮海为盐之祖。《世本》:“夙沙氏煮海为盐。”《说文》:“古者夙沙初作煮海盐。”

《帝王世纪》:“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命,箕文谏而杀之。炎帝退而修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炎帝。”《吕氏春秋》亦曰:“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氏。”《邓子》曰:“至于栗陆杀东里子,宿沙君戮箕文,桀诛龙逢,纣刳比干,此四诛者,乱君。”这些记载说明,夙沙君叛不用命,箕文谏而被杀,因炎帝修德,后“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炎帝。”夙沙氏族原不是炎帝后,后来攻其君而归附炎帝。“箕文谏”,表明箕文是夙沙氏的重要臣僚,因纳谏而被夙沙君杀。箕文,箕的初文本字是“其”,从姓氏上看,可能是商族,更可能是东夷首领伯益族。夙沙氏或许原本是东夷少皋、太皋之后,或伯益族人,(宋)邓世铭《古今姓氏书辩证》云:宿,“出自风姓,伏羲之后封为宿男,其后以国为氏。”

王应麟《困学纪闻》:“说文古者宿(宿、夙音同)沙初作煮盐。鲁连子曰:‘古善渔者,宿沙瞿子使渔于山。’”王应麟的这段话表明,夙沙氏族是古善渔者和古善盐者,古代无泠冻设备,捕鱼者出海必备大量盐。《民国寿光县志》载:“捕鱼必先腌制方能耐久┄┄,一船所买之盐,可以腌数船所获之鱼。”因此,夙沙氏族必然处于盛产鱼、盐的海滨,那夙沙氏族所处的海滨在何处?《左传襄公二年》:“齐侯伐莱,莱人使正輿子,赂夙沙卫。”杜预注:“夙沙卫,齐寺人。”郑玄注:“寺人,内小臣也。”史载,寺人多以阉人充任,夙沙卫是齐灵公的近侍、宠臣,可见夙沙氏的后裔是齐国人,而临淄以东的大片齐国地,原本是古纪国的版图,因此夙沙卫的远祖应在古纪国前的古斟灌、斟寻地,古煮海为盐的夙沙氏族,亦应是古青州或曰潍淄地区的人。

《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史记》、《汉书》作“”。)“海滨广斥”,《传》曰:“言复其斥卤”,《正义》曰:《说文》:卤,碱地也,东方谓之斥。”金氏曰:“斥卤可煮为盐,故齐有鱼盐之利。 ”表明潍淄地区有广袤的斥卤地,可以煮盐。而寿光双王城制盐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潍淄地区就是古人煮海为盐的地区。

海洋学者李乃胜等在《试论“盐圣”夙沙氏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曰:“山东大学考古文博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寿光市博物馆联合作业,经七次大规模的田野工作,在30平方公里范围内,共发现制盐古遗址85处。其中龙山文化古遗址3处,商周时期76处,宋元时期6处。是目前我国沿海地区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盐业遗址群。综合上述史料,我们基本可以推论出盐宗夙沙氏的活动范围在现今山东北部的潍坊或东营滨海区域,即以寿光为中心,西至广饶,东至昌邑一带。而从盐业遗址群的出土和当地人文历史来看,寿光的中心地位不容置疑。”

现今的双王城,古称盐城,可见这里自古就出盐。《民国寿光县志》载:“盐城,亦名霜雪城,在今县城西北六十里。”对霜雪城,叶圭绶在《续山东考古录》中言:“盖雪又薛之讹,霜又因雪加耳。”他认为“霜雪城”的“雪”,即古薛县之“薛”,亦即《史记•公孙宏传》“齐甾川国薛县人也。”中的薛县。此说有些牵强,寿光城西北六十里的盐城,亦即《尚书禹贡》说的:“厥土白坟,海滨广斥。”遍地是盐碱地,而盐碱地自然呈白色,远处望之,就像霜雪。“霜雪”,是对这一盐碱地貌特征的形象比喻。

新版《寿光县志》又言盐城“今当地人已讹称为‘双王城’(双王二字是方言谐音,无实际历史意义。)”此说值得商榷。换个角度说,“双王城”或许是这个地区最古老的传说。“双王”就是这一地区曾经有过双王并立的时代。联系《帝王世纪》:“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命,箕文谏而杀之。炎帝退而修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炎帝。”这一记载 ,这里的诸侯王原是夙沙氏,但因夙沙氏“叛不用命”,失掉了民心,“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炎帝”。而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炎帝的过程,绝不是风平浪静一夜之间的事,而是充满血腥的斗争过程。这个过程中,夙沙之民必有其领头人,或者说新的诸侯王率领夙沙之民,攻击、废黜夙沙氏,而归顺炎帝。也就是夙沙氏族在历史上有过双王并立的时代。“双王”这一“城”名,正是这一历史事件的史影。

双王城是古纪国的地盘。古纪国之“己”,原本是黄帝、少皋之苗裔,但商周时的纪(己)国,却成了姜姓炎帝之后,纪(己)姓氏的这一变动,或许与“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炎帝”有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