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读侄女新书,找“我们”与“她们”的不同

(2012-04-05 11:58:57)
标签:

杂谈

 

试读侄女新书,找“我们‘与”她们“的不同

 

试读侄女新书,找“我们”与“她们”的不同

 

   侄女罗园新书《花时间去旅行》出版,并在王府井新华书店举行首发式。侄女送我一本,封面挺花捎,小装饰很多,但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读了一辈子书。从小学到大学,读的是教科书;在部队三十多年,读的是文书,即各种文件和讲话;后来搞教学研究,读的是马列著作和四书五经。这些书都很严肃、很正经,是职业和任务要求你必须去读,是当做真理去读,而且必须怀着敬畏之心去读。

   侄女的书与以往读的书不是一类,是儿童读物,画比文字多,可能叫卡通读物。这类书确实不是70多岁的老头的必读书。但既是侄女所赠,必翻阅之,一是好奇,看看现在的儿童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看看零零后们在想些什么爱些什么,看看罗园侄女的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

   读这本书时,不是去寻找什么理论教条或历史资料,而是去找不同,找“我们”这一代人,与“她们”这一代人的不同。《北京青年报》副刊有个栏目叫“找不同”,在完全相同的两副画作中找出不同,这还得靠眼力、智慧和技巧,还得有特殊的功夫。因此,读这样的书,就像做游戏一样,别有一番乐趣。

   尽管马列著称能读懂,《四书五经》能读懂,但侄女的书还真读不懂。如第25页的“厦门——鼓浪屿”

试读侄女新书,找“我们”与“她们”的不同

这些图画要表现的是什么?不懂;对这些图画的说明文字,也不懂。比如:“NAYAの张三疯并没有出现,意外地遇见奶油の芬达,这比拜访那只有名の三花更让我激动。”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奶油芬达是饮料,因为渴了,遇见并喝芬达,比拜访三花更激动。三花是什么,是猫还是狗?这跟张三疯有什么关系?哈哈!因为看不懂,所以净说外行话,不断冒傻气。

又如第79“西藏”,

试读侄女新书,找“我们”与“她们”的不同

 

也看不懂,这怎么是西藏?这是西藏的什么?还真不好理解。这可能就是“我们”与“她们”的不同,也可以说是“代沟”。但我想信,这画的背后必有其生动而丰富的寓意。

“找不同”的画作中,不同是个别,相同是主体。用此意理解侄女的书画,同样适用。书中有以下三辐,我就特别喜欢,因为我熟悉、我理解。

 

试读侄女新书,找“我们”与“她们”的不同

 

这辐名曰“成都城简史”,讲的是历史,是成都城的历史,而且书写了“都”的古文字。因为我对古文字略知一二,所以也特别喜欢。特别惊奇的一点是,年纪轻轻的罗园竟然也知道并读过《说文解字》这部书,这可是研究中国文字的集大成之作,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下面的几辐涉及到了西夏文、岩画文、蒙古文等

试读侄女新书,找“我们”与“她们”的不同

试读侄女新书,找“我们”与“她们”的不同
罗园书中,多处涉及历史和古文字,这一点对年轻的文化人来说,非常重要也非常可贵。历史和古文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也是博大精深的艺术精华。80后、90后的文化人、艺术家,如果对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和世界独一无二的古文字,也充满激情的话,他(她)的艺术视野和表现手法,也将是另一种境界。我觉得罗园的精神世界和艺素养中,有一种与同龄人不同的因子,那就是历史的视野和胸怀。由此我想起了韩美林艺术创作。韩美林对中国古文字特别热爱,热爱的有些疯狂和痴迷。在此艺术冲动下他创作的《天书》也别开洞天。

 

试读侄女新书,找“我们”与“她们”的不同

试读侄女新书,找“我们”与“她们”的不同

试读侄女新书,找“我们”与“她们”的不同

试读侄女新书,找“我们”与“她们”的不同
  对韩美林的《天书》,著名历史学、古文字学家家李学勤评论说:“韩美林先生已经指示我们,古文字不是冷冰冰的化石,而是有性格,有气质,有神韵,有活力,有创造性的。他以一枝妙笔,写下了这部不仅有字而且有情的‘天书’。”冯骥才评论道:“《天书》是一部独立独行、无限美妙的书法巨作。它书录的古文字超越万字。洋洋大观地展示华夏先民无穷的文化创造力。美林好似把我们带到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源头。站在此处,放眼一看,千千万万形形色色的古文字,如大海浪花,闪烁无涯。”
  我写这些文字,是因为我觉得罗园已站在了韩美林的队列里,而这个队列,有无穷的艺术活力。一句话,我对罗园的艺术未来,寄予厚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