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飞翔的蒙古包

(2020-10-26 11:22:28)
标签:

杂谈

飞翔的蒙古包

       我天生没有乐感,活了这么多年,有时候也随意哼哼唧唧,但从来没唱成一首完整的歌。有时候,对当下不胜枚举的草原歌舞,也不以为然,甚至觉得无聊。我在微信里说过这么一句话:“歌舞固然是一个族群的精神体现,但仅靠歌舞突显自己的存在,那这个族群其它方面一定是萎缩了。”因这句话遭来许多人的痛斥,我没敢回应,谁让自己吃饱了撑的,刺激人家貌似“民族文化”包裹着的玻璃心呢。我这种态度,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对那些恃庙堂之宠而睥睨苍生的歌唱家,的确是大有不敬了。在很多地方,蒙古歌曲已是各种激情场合的首选,许多初到草原的人也莫名其妙地感动着,呼嚎着,对这种程式化的演示,每天参与其中的人也早就麻木了吧。
       有一首歌,却让我不能忘怀,它就是那首人们耳熟能详的《蓝色的蒙古高原》。我之所以喜欢这首歌,是因为它开头的那句歌词。“望不尽连绵的山川,蒙古包就像飞落的大雁”。蒙古包是动态的,确如大雁,穿越遥远的高山和河流,飞落在哪里?当然是在绿波荡漾的草原上,那是牧人生长的摇篮。歌词生动传神,短短一行字,却道尽了蒙古包的神韵。到了某个时刻,大雁会再次展翅翱翔,朝着水草更丰美的地方。这正是蒙古包随四季轮回,不断飞翔的千年性格。许多来草原旅游的人们,都愿意在蒙古包住一宿,体验一下游牧生活 。我曾经对一个朋友说,你想住蒙古包,如果是仅仅出于猎奇心理,那最好别花那冤枉钱了,因为从小雕刻在你脑袋里的关于草原的概念,不可能跟蒙古包的内涵产生任何通识效应。朋友瞪着他那一双羊眼,疑惑中漫溢内心的不服。我指着山下的那条河流以及沿岸平缓的绿野,对朋友说,在那里,古时也许驻扎过一个庞大的蒙古包群落,座落在营地中央的金顶大帐里,书记官们正在拟就大汗发往世界各地的旨意,不会多久,在遥远的欧亚大地,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各国的国王及权贵们,就会虔诚地接受大汗的成命,世界又一次按照蒙古人的理念呼啸旋转。我问朋友,你跟我一起站在草原上,但你的脑袋瓜,绝对不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吧?这一次,朋友认真地点头应承,希望我接着讲下去。所以,在没有领悟草原的精神内核之前,你所谓的体验,不过是日后懵懂的谈资而已。也许,在第二天早晨睁开眼睛的时候,却见那个蒙古包群已然无影无踪,只在在一夜之间就飞走了。你还会惊奇地发现,原址上没留下任何特别的痕迹,唯有绿茵茵的草丛,迎着晨风,在漫天的霞光下浅唱低吟。而在世界的另一边形成的核爆般的力量,就是源自这汪宁静的绿波中。那来去自如的蒙古汗庭,就是能够“飞翔的都城”。
       在草原生活了几十年。牧民们都已经定居,但在夏季草场上 ,他们仍然愿意住进蒙古包里。那年夏天,在朋友的包里,热气腾腾的牛排端上桌,杯中已经倒满了酒,傍晚的阳光通过天窗投射进来,整个空间氤氲着橘红而柔和的霞光,让人陡然迸发莫名的激情。那时我正在戒酒,所以没人劝我,但我自己抢了一杯,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法控制开怀畅饮的冲动。酒后躺在皮褥子上,伴着夏夜的草香和夜风的沉吟,活跃的思维像摁不住的翅膀。关于人类的过去与未来,文明的发展轨迹,大师们那千丝万缕的阐释和定义,似乎对应不上游牧人的生活。难道游牧人及其文化是主流文明的边缘,他们的生存样式只是一种孤立的存在?霎时,“飞翔的蒙古包”或是“飞翔的都城”,其形象如被暗夜的闪电照亮,在我的心中生动而清晰起来,那在苍天和大地之间蓬勃着的画面,让我断然否认了这种无知而虚妄的伪问。相比人们趋之若鹜的琼楼玉宇,环游高山流水的蒙古包,更像是神灵赐予人类的杰作,在它的时代里,它用飞翔的神性改变并重构了世界,它飞落到草原上时,又从来不让大地流血呻吟。今天,人与自然之间的对抗日益尖锐,程度超越了人类所有的矛盾和问题,有一天人类为了摆脱灭亡的命运,或可去另外一个星球生存,但仍然逃避不了人与自然的终极关系。也许到了那一天,人们心生思念和悲怆,回望那颗已经极其遥远的椭圆形的蓝色故乡时,才能感悟到“飞翔的蒙古包”所代表的神谕般的意义。那一天,也许有一位母亲,牵着孩子的手深情地眺望无际的星空,她告诉孩子:我们是来自地球的人类,那是个美丽的星球,它上面曾经有过广袤的草原,人们住在蒙古包里,蒙古包是那时唯一能够飞翔的建筑——“飞翔的蒙古包”,在那个跟祖地断缘的孩子心里,一定是神一般的存在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颠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