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天芜的不幸

(2025-04-01 20:24:45)
标签:

文化

历史

杂谈


 

杨天芜的不幸

 

/王真光

                                     

 

一个不足挂齿的小人物,却演绎出一个惊人大案,此人名叫杨天芜。

 

杨天芜是济南铁路局科研所的一般干部,负责文字摄影工作。曾是原津浦铁路的职员,解放后被留用,一直表现很好,工作认真,勤秦恳恳,为人和蔼,真诚坦荡,获得众人好评,曾获“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得到奖励福利分房一套,在“二七新村”。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享受天伦之乐。

 

他很有文才,曾写过一本小说《铁伞记》,投稿作家出版社,被原稿退回,不久,出现李希凡蓝翎批俞平伯的文章,M主席肯定,被认为是敢于向“大人物”开火的“小人物”。此话一出,作家出版社立即给杨天芜来信索回《铁伞记》原稿,并很快正式出版,后来成为畅销书。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忽然祸从天降,竟降落在杨天芜的头上。事因一件往事,几年前的一天,所里排练歌曲《东方红》,正在高歌时,杨天芜忽发头痛病,说:“我头痛,先下了。”,便退出歌咏班,这个几年前的事,不料到了“反右”时期,有人把几年前的那件事翻腾出来,说:“杨天芜说过,他一听《东方红》就头痛”,把杨天芜的原话纂改了,把纂改的这句话贴在杨天芜的身上,杨天芜被打成“右派”。

 

事情还不止于此,有人在干部档案中发现,杨天芜有重大问题。其“重大问题”是:《干部登记表》里,姓名下的一栏“曾用名”,他填了“杨锡甲”,在简历栏内,他填了“1939年在济南,《新民青年》月刊任编辑”,就这两条,联起来推断;1939年是日伪时期,在那个时期当日伪刊物的编辑,是什么性质的闻题?结论定为“历史反革命”,两顶帽子戴在杨天芜的头上。于是,大会批小会斗,扫地出门,把他一家老小赶出“二七新村”的家。杨天芜在机关被批斗,家人流落街头。

 

事情总有转机,反右后,上面来了政策,对“右派甄别平反”,具体杠杠是:1、摘掉右派帽子,2、发还被扣工资,3、恢复原职或另行分配工作,4、回迁原住房。

 

这是天大的好事,所有有由派都翘首以待,包括杨天芜。但实施甄别平反右一个程序,就是“先易后难”,一般有派,按政策一一执行。杨天芜因是右派加历史反革命,双重身份,所以放在后面。即使放在后面,也是板上钉丁的事,早晚之间,杨天芜在准备回迁“二七新村”。

 

谁也没有料到,就在最后时刻,政策突然变了,甄别平反全部停止,不再进行。于此,杨天芜的案件也就终止了。眼看就要到手的一切,化为泡影。杨天芜欲哭无泪,仰天诘问:天灭我,如此不幸,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之后,杨天芜全家不知所终。此等悲剧发生在人间,后人应当警惕,防止悲剧卷土重来。

 

杨天芜,不幸的人!

 

2025-3-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