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无求品自高
文/王真光
在山东济宁铁塔寺内的碑群中,有一块不起眼的小石碑,上面刻了一行遒劲有力的字,文曰:“人到无求品自高”,为林则徐手书。碑在济宁,是不是林则徐在济宁任东河河道总督时写的,不得而知,但这句带有人生哲理的格言,却给人很多启发。
林则徐(1785——1850)是以查禁鸦片烟出名的。当他任湖广总督时就在禁止鸦片方面做出成效,为禁烟派的代表人物。但林则徐的政绩不止查禁鸦片,还表现在诸多方面,例如治理水利就很突出。在济宁,尽力修治黄河,任江苏巡抚时兴修白峁、浏河水利,充军新疆后仍然大办水利开辟屯田。他曾自律:一日一事不为民,枉生也。林则徐为民造福殚精竭虑,所以能够达到如此境界,便不能不看到他一生清白的人格和品质。林则徐的人生哲学、人生信条,可以说概括在“人到无求品自高”之中了。这是他的座右铭,他的自我写照,他的人生体验。
所谓“无求”,并不是胸无点志,碌碌无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一个人应当有理想有追求有所作为,那是对人类对社会有益的理想和追求,是一种贡献。然而,这里说的“求”,却是指“私欲”,是妄求的意思。“无求”就是摒弃私欲,不取非分所得。一个人如果摒弃私欲,不取分外之利,那么,就可以做到品德高尚了。人以品为重,古今中外皆然。养性,即锤练品质,是做人的要素。诸葛亮说过: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性,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见加强品德修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重要的。时至今日,人的高尚品德依然是可贵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中更需珍视。不管是当“官”还是为民,作为一个人都应当讲求品德高尚,都应当认认真真地去大写一个“人”字。品高而乐,而诚,而仁,而寿,人生一世,冰清玉洁,不是最值得追求的么?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写道:“冀无身外物,自有闲中益”。如果不做非分的功名利禄的追求,就会在无牵无挂中享受到精神的安宁。这也是从林则徐手书的这条人生哲理中得到的启发和教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