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尼斯·里索斯诗歌《第三个》赏析
(2014-02-18 11:01:12)
标签:
诗歌评论 |
扬尼斯·里索斯诗歌《第三个》赏析
伟大的希腊文明在形成初期,城邦时代的希腊孕育了两位重要的游吟诗人:荷马与赫西俄德。荷马把迈锡尼时代发生的英雄传说,编撰成册加以传颂,创作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统称为《荷马史诗》。赫西俄德在《神谱》中则梳理了众神之间庞杂的谱系关系。如果说前者是以阳春白雪的语言风格写作,后者则属于一种平实、质朴的类型。
作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希腊,近现代文学流派中的新雅典派,其领军人物帕拉马斯(1859-1943)提倡在秉承古典传统同时,也倾向俗语文学,面向现实生活。扬尼斯·里索斯,作为二十世纪希腊著名诗人,深受帕拉马斯的欣赏,以及法国超现实主义派诗人的推崇,法国诗人路易·阿拉贡1971年公开发表《当今最伟大的诗人名叫扬尼斯·里索斯》一文来赞美。
曾经当过演员的里索斯,擅长在诗歌中勾勒现实场景,以白描的手法运用暗喻、场景转换以及超现实的象征及虚实切换,折射希腊人的精神生活与思维。他的语言风格口语化,语言的张力往往通过戏剧性的独白构成,贴近日常而易于为普通读者所接纳。
这首名为《第三个》的短诗,描慕的场景是三个依窗观海的人,第三个人身虽在,意远游,精神沉浸与遨游在海底。在海底的意绪,沉溺于对“沉船”的象征意义流连和探寻,而连同“废钟”展现了意蕴对整个历史与传统精神内涵的囊括。通过一个‘精美的水泡’,三个人得以交感,原本以为死了的人,究竟是谁?这是一个很有深意的结尾,第三个人其实认为,没有精神求索的人,早已被日常的庸碌淹死了。第三个人具有生命与真理的探索精神,因此被抛弃而孤独地践行着......
一首只有170个字的短诗,将人类日常的精神状态归为三类:滔滔不绝者、聆听者与有理想的追求者。这样的诗歌所具的普遍意义,跨越国界与种族,有广袤与纵深的维度。很令我叹服。
诗无定法。意为法。我认为诗歌写作在解决了技艺层面的能力之后,作者的人文情怀,情怀的境界,都将是决定性的要素。
2014—2—15
第三个
他们中的三个人坐在窗边看海。
一个谈着海,一个听着。第三个
既不谈也不听;他沉浸在海的深处;他漂流着。
在玻璃窗格的后面,在纤薄而苍白的蓝色中
他的移动缓慢,清晰。他正在探查一艘沉船。
他敲响废钟去察看,突然
精美的水泡带着轻柔的声音往上升,
“他淹死了吗?”一个问;另一个回答:“他淹死了。”那
第三个
从海底无助地望着他们,那眼神
就像望着淹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