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居民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和口腔健康需求的增强,推动了我国口腔医疗市场的发展,而口腔护理专业教育发展却一直处于迟滞状态,对“具有良好的口腔医学基本理论及护理理论与技能,能独立担任口腔疾患的护理、预防和健康教育指导,按护理程序进行临床施护”的口腔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全国只有两家高职院校开办口腔护理专业,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此形势下,我院抓住机遇,自2009年起与教育部高职高专示范校——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办学,共同探讨高职层次口腔护理教育,建立了“院校合一、分段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主管院领导戴书记亲自抓口腔护理教学工作,对办学模式、学生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带教等教学工作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及实施办法。目前已完成第一轮2009级57名学生近三年的教学工作,探索并创立了一整套教学模式。
建立了普通护理与口腔专科护理并重的特色课程体系。护理教研室在课程建设上强调对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和口腔护理专业理论的培养,突出专科办学特点;同时兼顾学生对完整临床护理的全面学习以及口腔专科的工作需求,保证既达到护士准入标准,又具备口腔专科护理的要求。在保持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在专业课教学中增加口腔解剖生理,口腔医学基础及口腔专科护理三门口腔专业特色课程。护理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口腔专科护理》校本教材,根据口腔护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分口腔基础护理和口腔专科护理两大教学模块共九章内容。
建立了一支专业的教学队伍。经过几年努力,我院在培养教学师资力量和口腔专科护理人才方面已经形成自身特色。选拔优秀人才组成口腔护理教师队伍,严格按照教学办“三化一特色”的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思路,至今已培养4名教师参加天津市教委举办的“天津市教师资格培训班”并取得了合格证书,选派1人参加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举办的“口腔青年教师培训班”,从而培养了一批教师骨干力量。同时,我院还成功申报成为全国首批、天津市唯一一家口腔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已培养50名学员取得合格证书,成为各科室口腔护理临床带教骨干。从而形成我院口腔护理专业理论授课教师队伍与临床带教队伍,全面承担起校内专业课教学、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的“全程对接”。
建立严格的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模式,按照主管院领导-护理部-带教科室三级教学管理组织,使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及教师队伍得到整合。实习工作由护理部统一部署,共确定11个科室为带教科室。组织全体带教共同编写实习大纲,制定实习规范要求。科室根据实习大纲制定带教计划,指导学生完成八个口腔专业、为期15周的临床实习。为使刚进入临床的实习学生能提前了解口腔护理常用知识、尽快适应临床岗位工作需求,实习开始前护理部围绕口腔门诊护理工作模式、护士素质要求、护理安全管理等内容组织岗前培训。实习过程中,开展主管院领导查房,检查带教计划的落实情况,指导科室按照规范化模式进行带教。每周组织一次全院规模的小讲课,由各科室带教轮流承担,讲授专科护理知识或专科新技术等,丰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强化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按照带教示范-学生实践练习-严格考核的模式,加强临床指导、严格操作规范;结合
“岗位练兵
技术比武”活动,组织全体学生观摩示教和操作比赛,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口腔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的掌握。举办以实习小组为单位的小讲课活动,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专题小讲课,同时锻炼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初步建立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双向教学评价方法。一方面由带教老师对学生实习情况作出评价:在实习中随时理论提问及操作考核,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行出科考试,综合评价学生医德、考勤、工作表现等,并考核学生对实习大纲要求的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实习结束时由医院和学校共同组织毕业操作技能考核。同时学生也对临床教学工作作出评价,如对带教小讲课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医院、科室临床教学安排的总体评价等。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相互沟通与交流:带教每周进行小结,与学生讨论学习收获及不足。护理部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带教工作的意见建议及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协调解决。组织优秀带教进行示范讲课,并召开带教经验交流会。通过对临床教学过程的不断改进,促进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通过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提高了我院护理人员的教学意识,发挥了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能;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了一批教学人才;规范了临床的理论知识框架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使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规范化建设也得到提高。
http://www.tjskq.com/uploads/allimg/120223/1_120223161811_1.jpg创新办学模式"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