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认识人民币》有感
(2015-04-24 14:47:52)
标签:
反思教育文化 |
分类: 反思 |
2015年4月8日上午第一节在四楼会议室参加骨干教师观摩活动,听了L老师执教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感受如下: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体会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重点是知识目标,难点是体会关系。这节课目标达成不够。
一、注重学生动手操作
老师让学生准备学具:人民币,做到人手一份,每人一整套,这就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从一堆里面找出指定的人民币,找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学生找出后,最好让学生举起来,一是展示,二是学习效果的检查。如果再安排学生用学具兑换人民币练习就更好了,学具充分使用,帮助学生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环节安排合理
老师安排学生先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再学习进率,然后练习,大的教学环节安排合理。但细节需要调整,认识的方法需要指导,练习题的位置需要调整等。
三建议
(一)让学生认识人民币要突出最本质的特征:数字、单位,而不仅仅是风景、国徽。学生找到指定的人民币后问学生:你是从哪里认出来的?揭示出认识人民币的最本质的特征,对学生也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而老师却把重点放在了国徽、风景是哪里的。这样处理就跑偏了,偏离了教学重点。
(二)练习要把握好最佳时机
进率学习后马上师生对口令几道换算题,及时练习、巩固、应用,可以把后面进率练习题向前调一下。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学习进率时有一句话“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就像一家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句话对学生很抽象,老师要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