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自清的气节像一面旗帜(随笔)

(2013-02-04 07:35:14)
标签:

知识分子

婚事

不起

爱自己

鲁迅到

文化

分类: 随笔
【士仑】朱自清的气节像一面旗帜(随笔)
    1917年冬天,料理完祖母的后事,朱自清要赶回北大继续学业。
    站台上,父亲朱小坡为他送行。父亲的心情很糟,刚刚丢了差事,家庭十分拮据,他还得为今后的生活做打算。爱子心切,儿子一个人在北平求学,时刻让人牵挂,他特意定制了一件紫毛大衣,让儿子穿上御寒。
    离火车开动还有一点时间。他把儿子在车上安顿好后,执意要到对面站台买几个橘子,留待路上解渴。
    到对面的站台,要穿过铁道,跳下去还得爬上去。隔着车窗,朱自清看着发了福的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的探下身过了铁道,到了对面,双手攀着上面,双脚再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很吃力的样子。父亲的背影,在他的眼前模糊了起来,泪水情不自禁的往外涌,他克制着自己。自己20岁了,家庭日渐衰落,自己帮不上忙,处处还需要父亲为自己牵肠挂肚,越想越觉得羞愧,赶忙把眼泪拭干,怕被别人看见,也怕被父亲看见。
    他的脑子很乱。接过父亲递过来的橘子,父亲走出车厢,挥手朝他告别。
    火车启动了,他扒着车窗,眼睛在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背影,眼前又是一阵模糊,眼泪抑制不住,扑簌簌地流下来了。
    父亲的背影在他心中生了根。
    时光荏苒。1925年10月的一天,朱自清突然接到父亲的一封亲笔信:“我的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得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最末一句,让他的心不禁一颤,一时间,父亲对自己种种的好,席卷心头,颤抖着手,用笔在稿纸上写下两个字:“背影”,墨迹未干,眼泪已浸湿了稿纸。
    两年后,朱自清把散文集成一册,取《背影》为书名,恭敬地为父亲邮寄过去。三弟朱国华从邮差手中接过来,急匆匆地奔上楼交给父亲。父亲关上房门,独自一个人戴上老花镜,慢慢地读,一字一字的读,读着读着,皱纹舒展了,笑了,笑得眼里淌动着泪花。
    武钟谦是朱自清的第一位妻子。
    14岁那年,两家约定,两个人订了婚。
    她爱笑,笑起来眼睛会说话。每每相聚,一张笑脸占据了朱自清的整个心灵,他愿天天看着她笑。考取北大的那一年,终于把她迎进了朱家大门。
    天有不测,嫁过来的第二年,公公朱小坡便没了工作,全家人靠典当度日。乐观的性格,让她不时地绽开笑脸,但几次迎来朱家人的白眼之后,她再也笑不起来了。看着妻子性格的转变,朱自清疼在心上,却又爱莫能助,纠结数年后,他以武钟谦这段生活为素材写了《笑的历史》。
    日子一天天过去,虽然夫妻二人聚少离多,两人都十分珍惜相聚的日子。二人厮守,让朱自清有一种说不尽的幸福感,笔下的文字也静美起来。妻子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他悄悄地披上长衫,带上门,沿着荷塘,静静地走,静静地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
   儿女们相继出生,武钟谦把全部心思用在丈夫和孩子身上,单单忘了自己。
   生下小六,她总是感觉身体不适,身子一天天瘦下来,还发起高烧,她以为自己从南方带来的痢疾,一直瞒着朱自清。明明躺着,听见丈夫的脚步,就会一骨碌爬起来。实在支撑不住了,好说歹说,跟着丈夫去了医院,一检查,可把朱自清下了一跳,武钟谦的肺竟烂成了个大窟窿。除了中药调理,更需要静养。秋天,她带着孩子回到了扬州老家,临行前,她握着朱自清的手,哭着说:“这一去,不知还能不能再见?”回到扬州不足一个月,她竟撒手人寰,死时刚满31岁。
    这一打击是彻底的,消息传到北平,朱自清痛不欲生,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哭了三天三夜,人已孱弱的不成样子。他想,以后,心里话该跟谁说啊?一群孩子谁来带呢?一种思念,终于控制不住,拿起笔,哭着写下了《给亡妇》:“你的短短十二年结婚生活,又是十一年耗费在孩子们身上,而你一点也不厌倦,有多少力量用多少,一直到自己毁灭为止。除了孩子,你心里只有我,又因为我家的缘故,受你家里的气,你都忍着,这全为的是我……”
    在朱自清痛不欲生的时候,另一个女人走进了他的生活。
    陈竹隐,老天给了她无限的才华,师从齐白石、寿石公专攻工笔画。清华教授叶公超一经介绍,两人走到了一起。
    24岁的陈竹隐,一下子成了一群孩子的母亲,乱了方寸。渐渐的,接受了他们,融入了这样的生活,从此,专心相夫教子,把继母角色做得很出色,也让朱自清成为了一代宗师。
    两段爱情,两位平凡的女人,架起了真爱的桥梁,让朱自清寻到了生命的真谛。
    细细说来,朱自清与鲁迅之间,有着鲜为人知的亲戚关系。
    朱自清家原是绍兴人,母亲周姓与鲁迅同族。周朱两家均是当地的大户,门当户对,常有联姻。鲁迅原配夫人朱安是朱自清家的远亲。父母包办,鲁迅自始至终不满意这桩婚事,不能待朱安为夫人。
    朱自清完全理解鲁迅对婚姻的无奈,对封建习俗的不屈和对自身情感的执着,毕竟双方有着这层关系,1932年,鲁迅因探母病到北平,朱自清在11月24日、27日两次登门请鲁迅到清华演讲,两次都被鲁迅婉言拒绝。
    这一过程,两人均在当天的日记中各有表述,但都未吐露真实的原因。鲁迅不能待朱安为夫人,自然也就很难承认朱自清这门亲戚。虽遭婉拒,出于敬佩鲁迅,朱自清没有产生丝毫怨怼。  第二天,走进课堂,他笑着对同学们讲:“他不肯来,大约他对清华印象不好,也许是抽不出时间,他在城里好几处演讲,你们进城去听他讲罢,反正是一样的。”
    朱自清生命的晚期,特别欣赏鲁迅的杂文,他说:“我决意要向鲁迅学习,为迎来新生的中国,面向黑暗的现实,高举起锐利的投枪。”
    他的文风变了,变得和鲁迅一样犀利。他在《论气节》中写道:饿死是小,气节是大。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直至生命的终点。
    鲁迅在上海辞世,身在北平的朱自清专程到朱安的住所,对鲁迅先生表示吊慰。而朱自清的逝世,许广平参加了追悼会,致了悼辞。
    故人远去,两位文人的缘分,时时撩拨后人。
    史可法,扬州人的骄傲。
    自小在扬州长大的朱自清,13岁那年,陪父亲养病,在史公祠里住了一年。他每天都会在史可法雕像前经过,嘴里没说过什么,直到后来,他自作主张,按《楚辞·卜居》中的“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一语,把自己原名“自华”改成了“自清”,这一改,使他的生命透着一股正气和侠气。
    在清华园,闻一多和朱自清被人们称为双子星座。
    1946年7月15日,一声枪响,闻一多倒在了血泊之中。战友的死,刺痛了朱自清,他愤怒了。他丢掉了文人的矜持,四处奔走呼号。凡是有集会的地方,都会看见他的身影,他像一只猛兽,他高呼:他要燃烧自己,在遗烬里爆出一个新中国。
    1948年,朱自清胃溃疡犯的特别厉害,体重下降到77.6斤,连讲话都很吃力。看过大夫,让他不能着急,要多吃营养,不能吃棒子面,否则影响痊愈。然而,在“反饥饿,反迫害”的浪潮中,他已顾不了那么多了。
    吴晗拿来《反对美国扶植日本拒绝美援签名书》,朱自清稍加思索后,毅然在上面签了字。签名当天,他让儿子朱乔森把当月配给的面粉票退回去。拒绝美国“救济粮”,对多人口的朱自清一家来说,是雪上加霜,损失是惨重的。
    妻子陈竹隐实在看不过去了,劝他:“字虽然签了,你要疼爱自己的身体,不吃面粉怎么行?”朱自清发起了脾气:“签了字,就不能去买配给面粉,这是责任。”又有人来劝,他还是摇摇头,两眼直直地望着前方,似乎要把人世间的一切望穿。
    签名后的一个月,刚满50岁的朱自清,被病魔和饥饿击倒,从此再没站立起来。
    他的身体没能闯过暗夜这道槛,他的气节,像一面旗帜,在太阳升起的东方,猎猎飘扬。知识分子的气节,感动着后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