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是“自责”?
————一个医生每次在给病人看病前,脑子里总会响起这样几句话“如果我把病症诊断错了怎么办?如果我治不好他怎么办?我是怎么从医学院毕业的啊?”
----------一个高级管理者一次失业了,虽然已经有25年的辉煌事业生涯,他还是在每天不停的自责自己“我是一个失败者,我没有办法赡养家人,我以后再也做不到了”
————一位知名学者接到了奥巴马政府请他出山担任某个高级职务的邀请,他的第一反应却是:他们肯定搞错了。
你会是这样吗?当自己已经取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后,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生活经验后,当有人给你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和任务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依然不自信的怀疑自已“如果我做不好怎么办?”
当然有时自我怀疑的确能在清晨把你从床上唤起,敦促你快马加鞭地干活,尽快去完成手头那本书、那支曲子或是那项发明。但经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资料库中表面:无休止的自我怀疑通常会带来沮丧和焦虑,甚至会导致抑郁症。自我批评也是导致进食失调、自残、躯体变形障碍症──即想象自己的身体有缺陷──的因素
。
http://s12/middle/65d06f65gb8476d3e2f9b&690
抑制自责的建议:
──审视自己的想法。在日记或掌上电脑中记下那些自责的论断──我是一个失败者,我是个白痴,我很丑──是控制自责的第一步:这一个步骤就可以有效降低自责的强度和频度。同时记下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有这种想法,看看是否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
──评价你的论断。审视自己的用词,判断你的标准是主观臆断的还是公正合理的。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个“差劲的人”,那么你一直都很差劲吗?是不是有时候你还是很能干的呢?穆勒医生说,病人常常会发现自己的观点是相互矛盾的。“我就会问,‘你认为失败者是什么样的?’病人描绘出了一个穿着短裤闲坐在屋里喝啤酒的人。我就问:“那昨天你是这个样子的吗?”他说:‘那倒没有的。’”
还有,不要把那些不在你可控范围内事情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利亚医生说:“有些人会想,‘我的投资缩水了35%──我这是怎么回事啊?’却不会去想‘市场是怎么回事啊?’”
──搜集客观的数据。让硬碰硬的事实来挑战你那些消极的想法。在一张卡片纸上列出一个简短的自我成就表,每次自责情绪来袭时,就拿出来看一看。或者看看自己的简历,回顾一下自己所取得的成就。雷加托医生说:“留意诸如自己获得奖学金这样的事实──而不是整整两年没人请你跳过舞之类的事情。”
──批判性还是建设性?德蕾丝•J.博洽德(Therese J.
Borchard)在Beliefnet.com网站上开设的“战胜忧郁”(Beyond
Blue)博客经常探讨此类话题,她的提议是,要区分清楚批判性的想法和建设性的想法。她说,比如你在野餐时吃多了,那么“我是一头肥猪”就是一个谴责性的想法,而“明天开始我要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就是一个建设性的想法。利亚医生对此深表赞同:“你的目的应当是让自己有所改进,而不是打击自己。”
──重新评价你的价值观。确定你苦苦为难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是值得争取的。利亚医生说,有些目标,比如善良、正直、律己,能让生活更有意义更有质量(是值得争取的),其他一些目标则只会让你感到自身的缺陷。
他补充道:“有些人想,‘我可以去注射肉毒杆菌,这样我就会更可爱。’可其实想要变得可爱,应当去做那些值得人爱的事情。”
克服自责的习惯可以令你的身心都受益匪浅。雷加托医生说:“对于自我的认知是可以改变的,而这真的可以在你的大脑中创建出新的思考方式。你的想法改善了之后,你的免疫系统也会得到改善,你的消化能力会更好,你不需要通过多吃多喝来弥补营养,你的焦虑感就会降低。”
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在脑力和情感方面都有很多的能量可以用来做很多别的事情──包括帮助其他人培养良好的自我感觉。
所以提高管理者以及员工的心理资本(自信、乐观、坚韧、向上)是如此的重要,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文化和培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