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妈妈格桑拉》
中心路小学 康静静
一节好的音乐课应该给学生这样几个印象:一、音乐课很轻松,很快乐。二、音乐课很美。三、音乐课真有趣。四、每个人都有新的收获。其实这也正是课程基本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的体现。
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风格特点的创作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歌曲前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着浓浓的母子深情。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我是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的
1、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2、了解藏族相关的知识文化。学跳简单的藏族舞蹈,表达自己依恋妈妈、祝福妈妈之情。3、唱好切分节奏、十六分音符,通过二声部学习,力度对比的变化来表现孩子对母亲的深情。
通过欣赏歌曲《我的好妈妈》,创设意境,调动学生情绪。让同学们听歌曲伴奏随老师跳藏族舞蹈,沉醉在对妈妈的爱和依恋之中。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教学应该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感受和表现音乐,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教师范唱、跳藏族舞蹈等手段引导学生反复聆听歌曲。通过听教师唱找出相同旋律的对比、师生接龙唱歌谱等方法逐步解决歌曲学习的难点,使歌曲学习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深入,水到渠成。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这些方法的采用是非常有效的。
首先,我通过引出藏族小朋友要求学生唱两声部和声,再到让学生学跳藏族舞蹈的氛围,自然地导入新歌。在新歌教学中,我遵循学生认知特点,从节拍感受到旋律模唱、对比歌谱、视唱歌词、难点练习,步步深入,把一些歌曲难点处理得都很细致,学生学得有兴趣、有热情、很扎实,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分声部唱得很好,但是合唱时节奏还不是很准确,于是我让学生反复练习,同时引导学生相互聆听,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懂得合唱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和谐、统一、美好。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达到了预期目的。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着很多的不足:
1、教唱时候对学生的声音、情绪引导的不够细致。
2、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还有待丰富。
3、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
问题还有很多,以上几点都是要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改进的,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更好的搞好课堂教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