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花岙岛地质公园海上石林旅游杂谈 |
分类: 自然摄影 |
花岙岛,浙江宁波象山境内的一个小岛,浙江省首个海岛地质公园就建立在花岙岛上。这里是《中国国家地理》推荐地,这里有国内罕见海岸、海蚀海积地貌,这里有世界三大之一的火山岩原生地貌,这里怪石嶙峋,奇石林立,被誉为中国的“海上石林”。
花岙岛地质公园总面积约35.7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6.3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9.32平方公里,涵盖了地质构造、岩石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三大类24处主要地质遗迹景观点,是一个以“火山岩原生地貌,海蚀、海积地貌”为主体,自然生态、人文景观极其丰富的综合性地质遗迹公园,是世界三大火山岩原生地貌之一。

据说上世纪末,有人认为花岱岛这些石柱很有旅游价值,所以在山头上修建了一个观景台,起初也吸引了一些游客。2015年1月29日,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建立花岙岛省级地质公园,游客接待量、收入都同比增长,并带动了周边旅游餐饮和住宿业。

在距今约1.2亿年的早白垩世,因为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影响,这里曾爆发大范围的火山喷发,属于酸性火山岩柱状节理地貌景观的石林就是火山喷发留下的宝贵产物。

《中国国家地理》曾赞誉它:“硕大的体量比漳浦、澎湖的石柱都要大,甚至比英国巨人堤更粗壮,最大直径130厘米,数量达150万根,长梁大石,鬼斧神工,环顾中国沿海,怕是难以找到如此雄浑壮观的巨石林了”,是“柱状节理群的奇迹”,是浙东沿海地质构造变迁的重要依据。

近岸的黄色海水不断地冲向岸边,海面几个绿色的海岛探出水面,远观与普通的礁石没啥区别,而当沿着台阶往下走到岸边,海礁绝壁上排列着无数柱状石柱,有的拔地而起,有的旁逸斜出…, 火山岩浆形成奇特的“海上石林”景观呈现在眼前。
险峻如削的石林参差林立,错落有序,大小不一,构成了无数的石柱壁、石柱洞、石柱林…与海滩、海浪共舞。

蜂窝状海蚀穴。由于火山碎屑岩局部矿物成分和结构不同、耐侵蚀能力的差异,岩石中的角砾或晶屑被海水侵蚀冲刷后,留下细小凹穴,如果凹穴内有沙粒留存,一直在里面打转磨蚀,最终会形成不规则的蜂窝状槽形凹穴,穴深一般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形似石珊瑚。

花岙岛上的这些石林景象,实际是侏罗纪晚期的中心式火山岩浆的通道,四边或六边形的石柱群是致密的黑色细粒玄武岩,表面因海水侵蚀和风化而呈黄褐色,是火山岩的重要原生构造,即火山爆发后,岩浆在均匀冷却和缓慢收缩的条件下产生一种垂直裂变,从而形成奇特的“海上石林”景观,非常适合摄影爱好者来拍大片。

站在晃晃荡荡铁索桥上,就能看到附近海滨的这片约1平方多公里的石林景区:巨大粗壮的石柱一根嵌着一根,高约2、30米,长200余米的石柱组成的赤壁,疏密各异,重重叠叠地布满悬壁陡峭之中,显得怪石峥嵘,变化多端。这石林经大自然千百年的斧削刀劈,变得千奇百态,神工万状:或似倚天长剑、或似悬天飞瀑、或似万炮齐发,又似雨后春笋……石林风涛,依山傍海,实令人叹为观止。
岸滩边多蓝紫色、紫红色的大块卵石,海水长年累月的拍打逐渐抹去其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