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2016-06-13 07:05:33)
标签:

纪实拍摄

商榻

宣卷

阿婆茶

杂谈

分类: 我走过的上海境内的乡村古镇

 

 在上海市行政区版图上最西面,有一座被上海最大的自然湖泊——淀山湖四面怀抱的古镇商榻。它与周庄、锦溪紧密相连,属于上海市青浦区。

关于“商榻”镇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其一,商榻原是小村落,宋、元间成小集市,明初成镇。小镇处于苏州、上海两邑之中,经商船只往返于两地,单程就是两天,往往早上出发,傍晚到此下榻住宿,是江苏太湖到黄浦江来往客商下榻之地,遂取名为商榻。系“商人下榻”之意。

其二,商榻从前也叫双塔,有两座气势雄伟的宝塔。据说湖畔还有过一座香火鼎盛的石神庙。春秋时期,这里就是兵家抗衡之地。明代以后,随着经济的繁荣,这里渐渐形成了太湖与黄浦江之间来往客商的下榻之地,所以更名“商榻”。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1956年8月,商榻划归江苏昆山县管辖,翌年7月,又划回上海市青浦县。 今日的商榻,在周庄、锦溪、朱家角等古镇的包围下,守着一份旁人难以企及的历史和辉煌,却已成为行将没落之地。随我一起走进商榻.....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商榻镇水陆交通便捷,贯穿镇区的国家级航道急水港是通往江苏.浙江.安徽等省的重要航道。南面金商公路直通318国道.北面锦商公路直通昆山市锦溪镇,西面商周公路直通江苏周庄、但这一切并没有给它带来发展机遇,这是一座位于两省之间却被遗忘的古镇。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锦商公路店前港桥桥西的全景图,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锦商公路店前港桥桥东的全景图。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从锦商公路店前港桥桥堍北往东去,就是商榻老街了。停靠在老街口河岸边的水泥船只。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通往商榻老街的水泥桥。商榻老街是东西走向。商榻镇,也算是个古镇,不过现在已经没有古镇的遗迹。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商榻为水乡,全镇因河成街,桥街相连,古镇区内河道呈一字型,民居依河筑屋,依水成街。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商榻老街。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一个很奇妙的跨街楼,四周密不透风,行人从通道往来老街。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这是一幢石柱门的大宅院。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老街上的老房子。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老街上的老房子。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老街上的老房子。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老街上的老房子。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现在的商榻老街并无出奇之处,但因为这条不长的老街有一位鲍益良老师,专门组织他的同好唱“宣卷”。他们四处演出,又在老街上专门画了这种地方戏剧的介绍,因此十分引人注目。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鲍益良老师在可以利用的墙上都画满了这种地方戏剧的介绍。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在老街鲍益良老师的住处,见到了这位神秘的人物。鲍益良老师今年74岁了,依然精神抖擞,脚步稳健。热情地为我介绍墙上画的内容。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这是鲍益良老师的老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院子里四周墙上也都画满了鲍益良老师的作品。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门口屋檐下成了鲍益良老师作品的展示区。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档案袋里存放着鲍益良老师的作品,一排排整齐地排放在书架上。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鲍益良老师最早在金泽镇上经营一家照相馆(上图是他的一部分摄影作品)。由于他精通好几样民族乐器,热爱音乐,后来放弃经营照相馆,去了镇上的文化馆工作,一直到退休。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鲍益良老师,在商榻地区的民间文艺爱好者中可谓无人不晓。为了这门业余爱好,鲍益良自掏腰包,拿出积蓄,整日奔波乡间,痴心于阿婆茶、田山歌等民间文艺。当地百姓称他为“傻瓜鲍老师”,他的痴爱和执著可见一斑。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刊登在杂志上的鲍益良老师作品,以及部分刚刚创作的“宣卷”。“宣卷”是苏南地区相当古老的地方戏曲奇葩。商榻宣卷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演出用的道具。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在“上海浦东·全国宣卷传承论坛”及“‘周浦杯’全国宣卷学术邀请赛”上,上海青浦区金泽镇商榻宣卷队表演的《名额》获得银奖。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鲍益良老师这些年一直活跃在昆山、嘉兴一带,四处演出“宣卷”,在当地小有名气。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商榻地区,自古以来,沿袭着一种民间习俗—阿婆茶。风炉是吃“阿婆茶”必备的炖水工具。它是一种用泥巴和稻草粘连在一起,手工制作的专门用来炖茶灶具。炖水,用的是铜吊子灌水,放在风炉上,然后取来枯树枝作为燃料。“阿婆茶”也是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小贴士:
商榻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锦商公路。

交通:
公交线路:金泽2路、青商线、沪商专线、金泽1路等

自驾车:上海出发:市区—延安路高架—A9(沪青平高速)—金泽收费站口下右转—沪青平公路(318国道)左转—金商公路—锦商公路-目的地。
本博客中所有图片均属本人原创作品,未经本人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转载、使用和复制,或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若确需转载,请发出申请征得博主上海旭日东升授权,并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QQ:1245383089
 

                                                  博主:上海旭日东升  
听我说说商榻古镇的那些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