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炒炒炒

(2012-02-23 11:12:57)
标签:

杂谈


 

香港人的炒卖技能,是从小便开始积极培养的。根据经济学理论,只要「求过于供」,价格便会上升,但凡能符合此理论的「物品」,便等于拥有潜在的市场 即使只是一份功课。由于班内的高材生往往只得一两位,所以出自他们手笔的「标准功课 , 往往是同学们争相「抄袭」的目标。所谓「水涨船高」,一份功课,随时被炒高至价值一顿午饭。

至于校外物品的炒风更是炽热, 除了昨日提及的「恐龙集图册」及后来的「世界杯集图册」外,九十年代初出现的「Yes 卡」, 简直将学界的炒风推向史无前例的高潮。当时学生们的银包里, 不会再放男朋友或家人照, 而是放入从「扭蛋机」扭出来的「Yes Card」。笔者于男校就读,所以「四大天王」、「小旋风」林志颖、吴奇隆等偶像闪卡, 在校内不算太抢手,但一众女歌手如杨采妮、王馨平、刘小慧、黎瑞恩、台湾的孟庭苇,还有至尊殿堂级的「掌门人」周慧敏等, 其「Yes卡」的地下市场, 可谓十分兴旺。一张成本一元的小卡, 可被炒高至数十元。假如是「闪卡」, 或「闪底卡」、「夜光卡」、「幻灯卡」等「稀有品种」,更加是日日新鲜价。有趣的是,当年的信息科技并没有今天的发达,但炒家却对市场走势了如指掌,笔者便眼见不少同学靠炒卖明星卡赚得了「第一桶金」。

 

还有炒「白版碟」、「首日封」、「唱片海报」、「漫画书」、「游戏带」 香港的少年们,哪会未参与过炒卖活动?不然,这个国际金融大都会的「镬气」何以能如此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由细炒到大
后一篇:不能说的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