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细炒到大

(2012-02-22 10:50:58)
标签:

杂谈

 

为了购买「纪念钞」, 各区银行门前皆出现了「蛇饼式」的长龙。排了几晚通宵,可别以为他们是为了买心头好,原来大部份人皆即场高价转手获利。香港岂有那么多收藏家? 炒家倒多不胜数。

 

香港人爱「炒」, 炒楼、炒金股、炒筹, 甚么也炒(别忘记, 去年曾有人炒盐)。其实, 炒并非成年人的专利, 笔者第一次接触到的炒卖活动, 是在小二。当时某公司推出了「恐龙集图册」, 热潮席卷全港学界, 同学们一下课, 便拿着零用钱, 跑到文具店去买一包包的贴纸, 希望尽快集齐整本集图册。由于每人买到的贴纸皆不同, 有重复、有缺欠,所以同学便将多出了的贴纸拿回校内交换。

 

有精明的同学发现当中商机无限, 有利可图, 遂将一些罕有的贴纸以高价转售。明明是「交换」,竟变成了「交易」, 校内的「地下二手市场」亦迅速形成。有同学不惜将整盒贴纸「大手买入」, 然后「拆件放售」图利;更有人公然以「价高者得」的方式供同学「投标」, 一张成本两毫的「稀有恐龙贴纸」, 竟被炒高至十五元成交, 「账面获利」七十多倍。

 

不过, 这类活动很快便被校方取缔。老师们采取果断行动, 「拘捕」了多名「炒家」同学。有人不满, 认为其做法只是仿效家中父母的「生意」, 并无不妥。校长当时向所有同学说, 学校是求学的地方, 不鼓励大家在这里「求财」。况且, 同学们应学习脚踏实地做人, 不要贪心, 勿求「搵快钱」和不劳而获。此话说在二十多年前, 据闻现时在中学里也有学生炒股票和期指, 不知如今的学校又会否阻止? 港人炒卖心态根深蒂固, 可炒之物层出不穷, 明天续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三煞位
后一篇:炒炒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