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笔者是「面包王」。读书年代,面包仍然是廉价食物,为了节省零用钱来买唱片盒带,常以几个面包来充当午餐。但笔者从来不觉得是「捱面包」,因为面包美味可口,又不腻不滞。有时,吃一顿「面包餐」,反而比一顿「快餐」更为兴奋。
可 惜,通货膨胀,百物腾贵,面包也不再廉宜。菠萝包动辄要五元,「有饀面包」六至十元。买三个面包,随时比茶餐厅的「碟头饭」还要贵。但令笔者最为不满的 是,面包不断加价,同时也不断「缩水」。以前,两个包便能填满肚子,如今吃三、四个也不能饱肚,尤以连锁面包店的最为过份。那些「空心面包」,不知加入了 什么物质或技术,体积依旧,但咬下去却空空洞洞,宛如咀嚼空气。试过用十元买了一个「叉烧包」,它涨得如拳头般大少,但放入口中,只能感觉到一层面粉皮, 内里几乎是空心的。笔者拿着那面包轻轻摇晃,竟然可以感觉到内里那几粒叉烧在滚动! 那是面包,而不是「咸水角」啊!
当然明白面粉价贵,加价无可厚非,但卖一些吃不饱的贵价空心面包,就未免有欠老实。你可以将价格加至一个你认为合理的水平,但给顾客的品质也必须是真材实料,断不能左手加价,右手将面包发胀。
还是传统的饼店「靠得住」,那天,用八元买了两个鸡尾包,既「重手」又「馅多」,而且还饱肚有余。香港的「发水楼」已惹人诟病多年,希望各位良心商人,不要再卖「空心面包」,还消费者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