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到中学担任演讲嘉宾,题目是「阅读」。问同学:「你们最爱看哪类书籍?」答「杂志」的,约有四份一;很雀跃地答「漫画」的,有接近一半;喜欢看「小说和参考书」等的,不足十分一;还有一大批,是从来不作课外阅读的。问他们为何没有兴趣看书,他们的答案是因为书籍大都「只有字、无图片」,令人「很闷」,还有很多同学说:「见字就惊」。
有调查显示,香港学生的中文认字水平,乃内地、台湾、新加坡等华人社会中最低的。无他的,YouTube和Facebook将大家带入有声、有画、有片,但不用字的年代;电邮和短讯文化,又将文字水平进一步拉低;近年流行的免费报,通通都是多图少字。有出版业的朋友更预言,未来不再需要超过500字的文章,因为没有人有耐性看;多字的文章,亦没有人读得懂。
为何识多一点字很重要?为何多阅读能有所裨益?恐怕学者和老师们都说了很多次,笔者亦无谓多谈。只想说,这是一个难出头的年代,人人都有学位,人人都(声称)有一技之长。想从众多对手中突围而出,就要本着「人无我有」、「人做我唔做」的态度。当潮流一味鼓吹「速看文化」,你就偏偏拿着厚厚的书本咀嚼;当大部份学生的中文水平是下降中,而你却苦心钻研,他日能「跑出」的机会自然比其他人大。不要做赶潮流的一份子,因为你只会被潮流冲走,或被「上了岸」的人耻笑。况且,连自己的文字也看不懂,见字便惊,只能说是自卑,如何也谈不上是「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