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防人之心

(2011-07-05 09:43:15)
标签:

杂谈

 

昨天在本栏中谈到, 与友人们聊到外国人的待客之道, 除了显出香港人的冷漠之外, 亦凸显出我们一份深层次的心理珈锁。大家不约而同的发现, 即使在旅途中我们获得别人的热情款待, 但往往都是要到行程过后, 才能体会到别人的真心真意。那么, 在行程中, 我们有甚么感受? -- 疑惑。

 

友人甲说: 「我在哈尔滨的时候一直在想, 大家只是普通朋友, 他竟然告假来招呼我, 为何他要待我这样好? 是否想从我身上得到甚么? 那几天当中, 疑惑大过享受。后来, 回到香港后, 才发现这些疑虑都是多余的, 我还觉得, 对那位朋友很愧疚。」

 

友人乙亦说: 「韩国同事要与我狂饮, 还坚持一定要由他们来结账, 当时我不禁怀疑, 他们是否想刻意的把我灌醉, 然后这样那样…? 所以, 当晚我只是装醉。后来才知道, 那真的是他们的待客方式。」友人丙又道: 「我在台湾友人家中旅居时也想过: 「我才不会拿自己的房子来招待朋友!」」

 

说香港人是「小人之心」或许太过份, 不过, 由于长期身处于「高效率」与「利益计算」的模式下, 令我们不自觉地生活在围墙之内, 毫无安全感, 还时常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当别人真心对待我们的时候, 我们反而会认为「边有咁大只蛤蜊随街跳」或「点解佢会(咁蠢), 对我咁好? 我们不单不懂怀着感恩的心去接受别人的好意, 而且更要去怀疑和猜测; 我们以为天下人都是这样相处, 但原来只有我们才是带着这样的心态去生活。想到这里, 大家都觉得很无奈, 我们是何时变成这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待客之道
后一篇:冰山一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