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讲述:我们常说这两个字,真做到了一定很幸福

标签:
南怀瑾 |
分类: 南怀瑾老师开示(儒家) |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什么叫做学问?我在《论语别裁》中首先提出来,大家不要搞错了,以为知识就是学问,事实上学问并不是知识,知识最多只能算是学问中的一部分。我看大学毕业的人,硕士也好,博士也好,只是专业训练的一种学位而已,只表示已具有了某项专门知识,但并不见得就有了学问。文章写得好,只是文学好;诗作得好也只是诗好;绘画好也只是绘画艺术好,不算是学问。一字不识的人,他做人做得对,做事做得对,这就是真学问。学学问问,问问学学,如孔子在《论语》中说的:学问以人格行为为基础。所以中国几千年来的教育,古今有一共同目的,就是养成完美的人格,以人格教育为第一,这才是学问的道理。所以孟子也在这里说明,不在书读得好不好。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
治心之学,基本的起步,不管哪个宗教、哪种哲学怎么讲法,老老实实的莫过于孟子。孟子讲的治心之学,那是他的经验之谈,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中国的文化讲的是学问,不是知识。人嘛!都认不得自己的心,不知道如何做人,因此就要“学”。不懂!向老前辈请教、向同学请教,即“问”,古人勉强为“问学”,改名为学问,那是宋朝以后的事,而唐宋以来,就叫做“道学问”。活在这个人生的大道上,要多问、多听。问了听了做什么?不是当知识用,耍花样的。知识愈多,妄想愈多,因而乱七八糟的事也多,痛苦也大。你以为知识是好东西啊?世间上的坏蛋,知识分子居多。知识分子看不起人家笨,可是往往笨人倒是规规矩矩的!那么,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没有第二条路:“求其放心而已”,就真的把“学问之道”说的清清楚楚、简简单单了。
后来的儒家们解释放心,说:我们这个心,是乱七八糟的向外放了,像乡下农家,鸡啊、鸭啊、牛啊,早上起来就给放在外面去乱跑了。因此,修心如同一个个流荡在外的鸡、鸭、牛等等家畜,将它赶回来,要把在外面的心收回来。收回哪里呢?朱熹说:“放在腔子里。”心腔子就是心窝子,这里怎么放呀!?我们人这个心脏,依佛学来讲是个肉团心,只是个器官组织。只有鸭蛋那么大。你一辈子,放了那么多事在里面,那不要把心脏爆炸了吗?难怪现在许多人都死于心脏病;并且,天天要求这外散的精神思虑一直锁在心脏里面,那不会心肌闭塞吗?!其实,“求其放心而已”这句话很简单,那就是“放下”!
孟子是有这个意思的,并不是把放开的心收回来,安在腔子里;而是不即不离各安本位,如同跟大家讲的,我们的心分成三段:“过去已过去”,过去心已经过去了;“未来犹莫算”,未来还没有来,不必算计;现在呢?你一边听话,一边声音早已没有了,心里好好的,很清静、很安祥,自然就不求而放心了嘛!这是初步。
你们一年能有个机会参加打七,也算是蛮好,可是学佛修道,一年这么七天一下就算有了交代了吗?其他三百五十八天,通常在外面乱七八糟、颠三倒四的,行吗?
《观心—万缘放下》
-----------
《原本大学微言》《习禅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