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什么爱读金庸?

(2010-05-22 10:42:52)
分类: 乘兴集

 

    关于金庸,总有说不尽的话题,雅俗啦,精神鸦片啦,算不算大师啦,够不够格作历史系副教授啦,在我眼里,全是无谓之谈,反正我就是爱读金庸,而且是一读再读。我为什么爱读金庸?因为读金庸的小说能让我有精神上的大放松。

    江湖霜重,世事如棋。金庸笔下人物常有的那种洒落不羁的风神、仗义行侠的作派,直如一道辟邪祛妖的凛凛剑光,让人有一种俗累全消、浊气尽出的释然。每读至令狐冲、向问天快意对答,刘正风、曲洋共奏笑傲江湖等节,胸臆中便会涌出豪侠之气,恨不能跃入书中,与此二三子把酒共醉,临风长啸。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这是黄霑的歌词,我以为颇能传达金庸小说的侠文化精神,正如罗大佑的一曲《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写尽了传奇女作家三毛洒脱然而忧伤的心境。
  古龙的武侠小说也好看,情节离奇,悬念抓人,但不如金庸的小说耐看。读古龙,只要悬念冰释,就不再有回头重看的兴趣。读金庸就不同了,即使悬念、情节已了然在胸,我还是有一读再读的兴致。道理很简单,因为金庸善用闲笔,文字有厚味,读其书好比饮醇酒,久而愈出味。

    严家炎在《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中赞叹:“我们还从来不曾看到过有哪种通俗文学能像金庸小说那样蕴藏着如此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具有如此高超的文化学术品位。”这种说法虽然深刻,却也容易让人发生误解。事实上,武侠小说的创作不可能是一个“掉书袋”的过程,其中无论蕴涵着多么丰富的文化知识,都应当以一种发乎性情的文人情趣加以转化,才不至于生涩和牵强。金庸对于“闲笔”与文字质感的讲究,正是他的文人情趣在创作手法上的自然流露。

    我以前说过,在我的文学价值谱系中,闲书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不少今人的小说都达不到可以一再当闲书来的境界,虽然这些小说的作者中颇有以高雅文学作家自命者,但在我看来,以他们的文字修养、文化底蕴,连给金大侠提鞋都不配。

(本文收入《乘兴集》,作家出版社,20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