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摄影大师镜头下的名人肖像

(2010-03-31 17:00:14)
标签:

肖像

镜头

摄影师

佩恩

文化

http://www.modernweekly.com/upload/2010-3-23/585_a028.jpg

作者:Maya 来源:周末画报 [585期 A28]

 

“欧文·佩恩(Irving Penn,1917~2009)从来不是端上甜点的那类摄影师,他具有天生的优雅,就像他最爱的那台禄来单反相机一样,冷静地关注世界却不会在其中同化,这点也正是他作为一名摄影师的伟大之处。”

 

无论是何方名人,在欧文·佩恩的镜头下,他只想展现出这些人不一样的内心世界

 

英国国家肖像画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从2月18日开始到6月6日举办“肖像—欧文·佩恩”展,120幅肖像摄影作品,回顾了去年年底刚去世的摄影大师70年来的鲜明风格。这位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摄影大师,在人像摄影、时尚摄影和静物摄影等领域都引起了广泛深刻的影响。他的作品被世界很多重要的博物馆永久收藏,他还出版了25部以上的摄影专集。

 

这次展览将欧文·佩恩对大量国际文化人物的诠释集中在一起,包括杜鲁门·卡波特、萨尔瓦多·达利、迪奥、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玛琳·黛德丽、妮可·基德曼、毕加索、哈罗德·品特、斯特拉文斯基、田纳西·威廉斯等。在这些艺术家群像中,有画家、音乐家、电影明星、芭蕾舞者、作家……然而却没有他自己。佩恩的作品在简洁的基调中,因为运用了各种小计谋而令人回味无穷。

 

欧文·佩恩曾说过:“当敏感的人在面对一台相机时,他们往往向世界展示的是自己希望的一面。隐藏在正面形象之后的那些东西其实更加珍贵,并比他自己所相信的更精彩。”而佩恩的作品对观看者构成致命吸引力的正是这些丰富得难以捉摸的内心世界。

 

 他与繁琐和做作无关

 

佩恩与摄影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那个时代的人们熟悉各种节约生活开销的手段,从佩恩作品的气质中很容易发现他与那个时代的联系。节俭,是那个时代的精髓,这就是佩恩作品中的那些人物看起来也具这种表现倾向的原因所在。自始至终,佩恩都尽量减少被摄者周围不必要的修饰,直至近乎单色般的呈现:灯光永远和繁琐、做作及耀眼无关,只是简单的钨光灯制造了与日光接近的效果;他的摄影棚中几乎没有道具,只有一张桌子供他们就坐。空间中没有华丽的纹理,没有巴洛克式的铺张,没有除人物之外的东西需要去表现,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佩恩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剖析这些人物的内心。

 

佩恩最早的肖像作品是1936年在罗马西班牙步行街拍摄的乔治·德·籍里科。当时,年轻的佩恩从未见过这位大师,但是他却似乎能预见到籍里科在镜头中的形象。籍里科答应了这位狂热崇拜者的拍摄请求,肖像中的幽默感引人注目,籍里科的头部快被巨大的树冠遮蔽,如同大师头顶的桂冠。在影像被定格的这个神奇时刻,佩恩似乎与籍里科一起经历着变形为一棵树的阵痛,就像奥维德在《变形记》中描写达芙妮变为月桂树的故事那样。而所有这些感觉都处于一种愉悦的平衡中。如佩恩所说,“我们并非去拍摄别人……而是享受着和他们之间发生的风流韵事。”

 

作为一名时尚摄影师,他深谙如何编排一个独特舞蹈的场景;作为一个肖像摄影师,他为每个被摄者设计了个性突出之“舞”。他的镜头中,各色人物和他之间建构起一种相互的信任。从最早拍摄的籍里科到他去世前的最后一件作品—2007年拍摄的艺术家朱利安·施纳贝尔,佩恩的镜头里有一种民主的形式,看着它们似乎能够感觉到佩恩在拍摄的时候,早就在心中安排了一个未来空间。这些作品积累着来自不同对象的精神力量,其中的艺术魅力就蕴含在简洁的风格和丰富的精神之中。

 

在促狭中压迫出的杰作

 

20世纪40年代,欧文·佩恩开始为时尚杂志拍照,当时他的同行们都在用复杂而戏剧性的场景设置,而他拍摄的一系列作品打破了繁琐的陈规。他那间空空荡荡的摄影棚中,灰墙和灰地板的极度简洁制造出强迫性氛围。被摄对象在这种“压迫”中,根本无法舒适而随意地卖弄自己的派头。拍摄现场的氛围要带给镜头前的人一种不安的感觉,这正是佩恩的摄影秘诀。这么做虽然有点促狭,但能够迫使人们的内心世界慢慢地浮出水面。 

 

他是个多产摄影师,除为杂志拍摄专题之余,还完成了100多幅摄影作品。他在欧洲拍摄期间,运用了户外的自然光线,他将这种自然光线形容为“各种光线中最美味可口的一种”。依然简洁的画面中,最简单的道具也逐渐消失,最后只剩下被摄者充满了画框的形象。

 

佩恩的肖像经常表现出朴素和谐谑的双重意味。某些被摄者在他的镜头中的形象是十分夸张的版本,比如他在1971年拍摄的杜克·艾林顿,如果你不知道这是张照片,几乎会以为自己是在看一幅讽刺漫画。而那张大导演希区柯克坐在灰色地毯上的侧面肖像让人忍俊不禁,圆滚滚的希区柯克看起来像要膨胀到从西装里炸开。佩恩的作品在另一方面又呈现出高雅精致的荒诞感。杜鲁门·卡波特看上去似乎是被摄像机逼到了墙角,跪在椅子上,他的身体在稍大的衣服里正慢慢缩水。一次又一次,佩恩用魔法抓住那些人物性格中的神秘之处,自然而然、轻而易举把它们在人物内在的隐藏之所曝光出。

 

 

“吃惊的”演员帕西诺用眼睛瞪视着前方,我们全部的观看焦点立即被他的眼神所吸引。佩恩仅仅通过最细微的动作就制造出强烈的吸引力—一个手部的姿势或歪着的头在一瞬间迅速击中观看者。而手与脸部的关系是佩恩最持续的兴趣所在:手部如何消失在阴影之中,或手部如何支撑着头部。正是这些微小的细节让我们记住了他的作品,甚至可以说照片中彼得·乌斯蒂诺夫用手紧紧攫住下巴的细节与勒科布西耶的小教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来自镜头的凝视被佩恩充分细致化。索尔·贝娄用手托着下巴,带着疑惑的神情看着逼近的镜头:一缕头发掉落在贝娄布满皱纹的前额上,手指上浓密的汗毛,焦灼的嘴唇。佩恩用暗示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1950年,佩恩拍摄的贾科梅蒂也是一件具有标志性地位的作品,这张肖像的风格依然维持着修行者般一丝不苟的朴素。此后十年,佩恩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人脸上的线条、皱纹和阴影营造的风景。一只眼睛隐没在黑暗中的毕加索一如既往地难以捉摸,眼睛直瞪镜头,仿佛在威胁着摄影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