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  教学辅导一

(2015-10-30 11:07:02)
标签:

健康

教育

分类: 儿童文学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

(第1-2  绪论及生长发育评价)

说明: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张莉等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3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概述

一、婴幼儿期的划分

1.根据林崇德教授的划分:(1)胎儿期;(2)婴儿期(0-3岁);(3)幼儿期(3-6岁);(4)小学儿童期(6-13岁);(5)中学期(1213-1718岁);(6)成年初期(1819-35岁);(7)成年中期(35-60岁);(8)成年晚期(60-死亡)

2.人的发展过程有两个生长快速时期:(1)婴儿期(0-3岁);(2)初中阶段的青春期(1213-1415岁)

 

二、营养与保育的概念

1.营养:是人体为了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等正常生理、生化和免疫功能的需要,从外界摄入、消化、吸收、代谢了利用食物中养分的生物学过程。

婴幼儿营养:是为了满足婴幼儿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等正常生理、生化和免疫功能的需要,从外界摄入、消化、吸收、代谢了利用食物中养分的生物学过程。

包括三个基本要素:营养素(物质材料)、营养行为(营养过程)和营养环境(营养环境)。

1)营养素: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能维持生命和健康,并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可分为: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等。

2)营养行为:是指喂养婴幼儿或婴幼儿自己摄取营养的行为方式。营养行为与营养效果有很大关系。

3)营养环境:主要是指为婴幼儿提供的进食环境氛围。家庭进食与集体进食都是婴幼儿进食的主要营养环境。

 

2.保育

1)广义:就是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促使婴幼儿的个体社会化的实践活动。

2)狭义:是指对婴幼儿身心的保护和养育,即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以促进其健康发展,提高生存能力。

 

3.营养与保育的关系

1)营养师保育的物质基础

2)保育是营养实现的保障

 

第二节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的任务

一、营养和保育工作的任务

1.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科学合理安排膳食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量肥肉和荤油;食量和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膳食;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2.构建婴幼儿良好的进食氛围

不好的表现:吃饭时情绪波动太大;吃饭时精力不集中;饭前疲劳过度;饭前吃的零食过多

3.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注重食物的外观;注重食物体积大小;注重食物的趣味性

4.评价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预防营养失衡

5.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心理发展

 

二、对保育人员的要求

1.系统的专业知识

2.熟练的专业技能

3.良好的心理品质

执着的事业心;坚强的意志;聪敏的认知能力;鲜明的自信和自尊;良好的形象

 

第三节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的意义

    1.是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2.是促进家庭和谐的需要

3.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需要

4.是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及评价

 

第一节  婴幼儿解剖生理特点简介

八大系统:(1)运动系统、(2)呼吸系统、(3)循环系统、(4)消化系统、(5)泌尿系统、(6)内分泌系统、(7)神经系统、(8)生殖系统

 

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1.婴幼儿骨骼的特点:(1)骨膜比较厚;(2)全是红骨髓;(3)有机物多、无机物少,骨化未完成

2.婴幼儿肌肉的特点:(1)肌肉收缩力差,容易疲劳;(2)大、小肌肉群的发育不同速

 

二、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及肺组成。呼吸道是传送气体、排出分泌物的管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胸腔有节律的扩大与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呼吸的快慢与年龄和活动强度有关。

(一)婴幼儿呼吸器官的特点:

1.鼻:鼻腔狭窄易发生鼻堵;睡觉打鼾要查查鼻咽;教会幼儿擤鼻涕:轻轻捂住一侧鼻孔,擤完,再擤另一侧。擤时不要太用力,不要把鼻孔全捂上使劲地擤。

2.耳咽管短、平、宽,上呼吸道感染时,易并发中耳炎。

3.喉:容易发生气管异物。保护金嗓子。

4.气管和支气管:容易感染,而发炎肿胀,引起呼吸困难

5.肺:容易发生肺不张、肺气肿和肺淤血。

(二)呼吸运动的特点

1.呼吸量少,频率快

2.呼吸不均匀

 

三、循环不已的运输流——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心脏是动力器官,血管是运送血液的管道。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其主要作用,淋巴系统是血液循环的辅助装置。

血液是存在于心脏和血管里的液体,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组成;在人体表面的一些部位,有一组组的淋巴结,它们有吞噬细菌的作用。

(一)婴幼儿血液循环系统的特点

1.血液:血液量相对比成人要多;血浆含水分较多,含凝血物质较少;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量不稳定;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小,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差。

2.心脏:心脏相对大于成人;心排血量较少;心率快。

3.血管:管径粗,毛细血管丰富;血管比成人短;血管壁薄,弹性小;血压低。

(二)婴幼儿淋巴系统的特点

淋巴结尚未发育成熟,屏障作用较差,感染易于扩散,局部轻微感染,就可使淋巴结发炎、肿大,甚至化脓。

 

四、食品加工管道——消化系统

消化是指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婴幼儿的消化器官还没发育成熟,消化机能较差。

    1.牙齿:6-8个月萌出,2岁半出齐,共20颗。乳牙易生龋齿。乳牙的生理功能:(1)咀嚼食物,帮助消化;(2)促进颌骨的发育;(3)有助于正常发音;(4)诱导恒牙的萌出,防止牙齿排列不整齐。

    2.消化道:消化能力弱、吸收能力较强。(1)食道短而窄,黏膜薄嫩,管壁弹性较差,易损伤;(2)胃容量较小;(3)消化道的吸收能力较强。但也容易造成便秘和肠套叠、脱肛等。

    3.消化腺:未发育完善。(1)唾液腺:生理性流涎;(2)肝脏相对较成人大;(3)胰腺很不发达,分泌的消化液和消化酶较少,容易导致消化不良。

 

五、泌尿、输尿、贮尿、排尿——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泌尿)、输尿管(输尿)、膀胱(贮尿)和尿道(排尿)。

婴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再吸收能力差,肾易脱水也易水肿;(2)排尿次数较多,主动控制排尿的能力差;(3)尿路容易感染。

 

六、人体内的“化学信使”——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的调节系统,释放的化学物质叫激素,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性成熟以及物质代谢等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小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

1.脑垂体:生长激素在睡眠时分泌旺盛,组织好婴幼儿的睡眠。

2.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其主要功能是调节新陈代谢,兴奋神经系统,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缺碘——影响甲状腺的功能(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造成智力低下,听力下降、言语障碍、生长受阻等多种残疾)。注意膳食补碘。

 

七、人体的司令部——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调节人体各种器官系统的功能的机构,它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组成。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组成,它们把中枢神经和全身各器官联合起来。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大脑皮质活动的某些特性:优势原则、镶嵌式活动原则、动力定型、睡眠。

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2)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3)容易兴奋、容易疲劳;(4)脑细胞耗氧量大。

 

八、幼稚的生殖系统

儿童、少年在十二三岁以前生殖系统发育缓慢,青春期以后发育迅速。

 

补充:

一、人体的防御机构——免疫系统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反应,其主要作用是识别和排除进入人体内的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分子三部分。免疫系统具有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及免疫监视的功能。

小儿免疫系统的特点:(1)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尚未完善;(2)容易得传染病

 

二、眼睛——视觉器官

眼睛是由眼球和一些附属部分组成的,其功能好似照相机。眼球可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两部分。眼的附属部分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眼睛具有立体视觉功能。

小儿眼睛的特点:(1)生理性远视;(2)晶状体具有较好弹性;(3)发现小儿斜视要早治;(4)尽早发现弱视

 

三、耳——听觉器官(兼司平衡)

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小儿耳的特点:(1)耳廓易生冻疮;(2)外耳道易生疖;(3)易患中耳炎;(4)对噪声敏感。

 

四、身兼数职的皮肤

皮肤身兼数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皮肤里广泛分布着各种感觉神经末梢,是感觉器官;覆盖在人体表面,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有调节体温的作用((皮肤散热的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四种);是排泄器官。毛发、皮脂腺和汗腺都是皮肤的附属器官。

小儿的皮肤特点:(1)皮肤的保护功能差;(2)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差(利用三浴,锻炼小儿的适应能力);(3)皮肤的渗透作用强

 

 

第二节  婴幼儿生长发育及评价

生长是指整个身体和器官可以用度量衡测量出来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成熟。包含着机体质和量两方面发育过程的动态变化。

一、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

1.一般规律

1)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2)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

3)身体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4)每个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他自己的特点。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1)遗传、(2)营养、(3)体育运动和劳动、(4)生活制度、(5)疾病、(6)生活环境

 

二、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

1.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常用指标):身长(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胸围。

2.生理功能指标:脉搏和血压,为心血管系统的基本指标;肺活量,为呼吸系统的基本指标;握力和背肌力,为骨骼系统的基本指标。

 

三、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标准

1.现状标准

2.理想标准

 

四、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1.等级评价法:常用指标是身高和体重。

2.指数评价法:(1)身高体重指数(反映营养状况及人体的充实程度);(2)身高胸围指数(说明人的体型);(3)身高坐高指数(反映人的体型特点);(4kaup指数(反映人体营养状况和骨骼、肌肉充实度)

3.生长发育监测图法

身长和体重的评价中,体重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为灵敏的指标,身长则主要反映远期的情况。WHO推荐家长利用“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体重,该图的横坐标为月龄,纵坐标为体重值,只要定期测量体重,标在图上,并把点连成线,就形成生长曲线。

4.粗略的评价方法

5.综合评价法

在评价儿童的体格发育时,应从“年龄比身长”、“年龄比体重”和“身长(身高)比体重”三方面进行评价,尤其在判断是否营养不良时,应采用综合评价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