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濛与邹春兰,举国体育制的两端
(2011-06-11 18:12:21)
标签:
王濛邹春兰短道速滑特权体育 |
王濛与邹春兰,举国体育制的两端
正如媒体的评论所言,面对警察,强调“我是人大代表”;前往医院,提出“世界冠军要住单间”,短道队员的这些言行,令人很容易联想起一个词——“我爸是李刚”。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傲慢非常的言语无疑是这些头顶着“冠军”光环的运动员们长久以来所积累特权思维的一次自然流露,是典型的“特权人”心态。但这则新闻让我想起了另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名字——邹春兰。
邹春兰的名字放在几年前,想必很多人都熟悉,这位巾帼女子曾经是全国举重冠军,还曾经打破过全国纪录和世界纪录。然而,当她因伤病退役之后,这位曾经在体坛叱咤风云的人物却陷入生活的困境,甚至连生活都一直没有保障。2005年,其不得不来到长春市的一家浴池打工,靠给顾客搓背赚取微薄的收入。后来,在媒体的关注下,生活逐渐好转。
王濛与邹春兰,不管是特权式的嚣张,还是落魄式的无奈,其实都是举国体育制的下的一个蛋,只不过,他们分别占据方向相反的两端——王濛走向了光明的上升,而邹春兰则在过河之后被滑落谷底。在这待遇迥异的两端,我们见过太多鲜活的例子——两会期间不提案只学习的政协代表刘翔,官运亨通的郭晶晶,双足残疾,生活苦难的马拉松世界冠军艾冬梅,靠卖彩票为生前亚洲最佳门将张惠康……
成王败寇,举国体制的体育事业下,这种淘汰制更是残酷和无情。无数怀抱着为国争光出人头地梦想的体育人,他们为了术有专攻,放弃了学习其他生活技能的机会,牺牲了自己的青春与健康,然而,有人能光耀四方有人却只能成为失败者,大多数人还是滑到了谷底。
近一个月,体育界大赛不断,世乒赛、苏迪曼杯和法网,三大“小球”的顶级赛事接连登场。但是,尽管乒羽囊括了大把金牌却难以激起民众关注度和热情,有不少人甚至因为央视转播世乒赛掐掉了NBA的比赛欲向法院起诉。冰火两重天的是,李娜在法网一路高歌却引爆全民的网球热情,当李娜夺冠那晚,笔者身边也有不少人在酒吧,露天烧烤店里欢饮庆祝。
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的是,单单金牌数量如今已经不足以满足日益苛刻的中国观众,在痴迷的追求金牌之后,民众对于体育的价值观已经在悄然转变之中,并逐渐回归本义。如今,只有在最高水平的舞台上完成最具观赏性的表演,才能获得来自民众的密切关注。
今天,我们谴责短道队一次追求特权待遇,漠视规则和法律的新闻,就与之前我们呼吁关心退役运动员的呼声其实一样,都是扬汤止沸的措施,根本无法根治。要知道,这不是体育圈的个体现象,这是举国体育制下畸形的有色染缸中浸泡的结果。
作者:王国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