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返乡纪实(八)品尝美食  备受呵护

(2012-08-28 08:25:13)
标签:

甜玉米

小米粥

杀猪菜

田园菜

答谢宴

分类: 生活随笔

返乡纪实(八)品尝美食 <wbr> <wbr>备受呵护     我在《返乡纪实》的开头,就说我们这次是集“旅游,探亲,美食,扫墓,寻找青春的脚步”为一体的返乡之旅。现在该说说我们到第二故乡之后品尝的东北美食了。

    左边和下面的两张照片是黑河知青武英杰和邱梅夫妇俩在黑河外事餐厅招待我们。

返乡纪实(八)品尝美食 <wbr> <wbr>备受呵护
    邱梅姐特意为我们准备了甜玉米,又叫水果玉米,很甜!

 

返乡纪实(八)品尝美食 <wbr> <wbr>备受呵护

      在俄罗斯旅游时,高莹就对我们说:回到黑河后,李福海大哥请你们吃大餐。上面两张照片是吃大餐情景,那个空座位是我的喔。

返乡纪实(八)品尝美食 <wbr> <wbr>备受呵护    这里的人最多,这里的桌子最大,齐齐整整坐了有二十五六个人,黑河知青与上海知青的大聚会。姜义兰知道上海知青喜欢喝小米粥,特意从家里熬了黏黏的金灿灿的小米粥带来。


返乡纪实(八)品尝美食 <wbr> <wbr>备受呵护     到达音山的第一顿饭,是品尝久子家的杀猪菜。下乡那时,村里家家在春节前都要杀一头猪,谁家杀猪,都会请知青们到家吃一顿。今天,久子嫂说了,要让上海知青再尝尝东北的杀猪菜:血肠,手掰猪肝,白肉······


 

返乡纪实(八)品尝美食 <wbr> <wbr>备受呵护

    刘文建请我们到他家吃午饭,那天从黑石砬子回来,我们就上了桌。餐桌上的菜是我昨天下午到他家去点的,我点了:土豆炖豆角,烧茄子,凉拌黄瓜,东北大拉皮等绿色食品。文建说我点的都是园子里的菜,我说:“你们这园子里的菜不施农药,不用化肥,都是有机蔬菜,这些有机蔬菜在上海是很贵的,赶上肉价钱的,在上海我们吃得起肉,有机蔬菜是吃不起的”。餐桌上满满的一桌有机蔬菜,当然刘文建华还是杀了鸡宰了鱼,他说:“鸡是自己家养的,鱼是江里的”。


返乡纪实(八)品尝美食 <wbr> <wbr>备受呵护

    海孝的女儿凤兰特意开车来接我们去她家,原来当老师的凤兰还有一手好厨艺呀!上面一张照片里那个戴眼镜的姑娘是凤兰的女儿,在哈尔滨读大学,暑假在家,今天也成了妈妈的好帮手,农村长大的孩子就是好,勤劳!中间笑容满面的就是凤兰,右边是凤兰的爱人,大队会计。下面照片右二是凤兰婆婆秀芝,我们下乡时,秀芝姐家就在知青宿舍后面。

 

返乡纪实(八)品尝美食 <wbr> <wbr>备受呵护    文杰邀请我们去他家吃早餐,早餐之丰富令人咋舌,文杰夫妇俩特意为我们磨了豆浆,还有豆腐脑。(下图右1,2是李文杰夫妇俩)


返乡纪实(八)品尝美食 <wbr> <wbr>备受呵护    当年的尹队长家(右下照片右三是尹队长),也就是尹书记家,尹书记是尹队长的儿子,每次尹书记都要把知青请到家里来。书记爱人雅彬(左上照片右一是尹书记,右二是雅彬)烧得一手好菜,今天她为我们做了山中珍品--飞龙汤,狍子肉等,那一道江鱼做得又酥又入味,齿颊留香。返乡纪实(八)品尝美食 <wbr> <wbr>备受呵护

    席间,尹书记问我们:“你们来一次路费需要多少?”我们回答:“早点定飞机票,大约2500元”。尹书记一听,高兴地说:“再过两年,等我们这里条件更好一些,你们的路费我们出,把你们都请回来!”尹书记的话太令人感动了,这句话已经把我们的心暖透了!

   在东北的这些天,天天受到热情的款待,那天参观完“爱辉历史纪念馆”,中午又是富海大哥带着我们品尝“满族菜和达斡尔族菜”,可惜没有留下照片,有点遗憾喔!
   我们达音山村里三分之二的农户都在黑河城里买楼房,农忙时在村里,农闲时到城里,孩子送到黑河市里上学。8月8日的中午,到海孝的儿子付万志家,在万志家吃的午饭,我们见识了农村人在黑河城里的生活。付万志的爱人尹秀华是尹队长的小女儿,她的年龄和我们下乡的日期同龄,记得那时候,晚上我经常会去尹队长家看这个刚刚出生的“小毛头”。今天这个当年的“小毛头”为我们烧了那么大的一桌菜,真是巧手媳妇哪!

  东北的人热情,东北的人好客,返乡的日子天天都是到家后的备受呵护与宠爱的感觉!

 
 
博友留玉:
返乡纪实(八)品尝美食 <wbr> <wbr>备受呵护
2012-08-28 09:26:57   
有感:“返乡”这个词儿用的真好!很有人情味儿。我没有当过知青,但接触过知青。看到你们“返乡”的笑脸和“迎亲”的盛情,我感到“返乡”的不是衣锦还乡的躯体,而是刻上年轮的生命对乳汁的重温,是斑斑白发对流浪的青春的怀念和不舍;“迎亲”的不是简单的好客,而是在释放对亲人的思念,是在抒发对“劳燕”探亲的一种欣慰。远足的人没忘了“返乡”,故乡的人还记得当年的情,这是一种情感的回归,是一种大爱的复原,是一种真情的融合,是一种心声的合唱。真情啊——这个社会忒需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