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愿元茂队山顶黑石砬子广袤 |
分类: 游记 |
上元茂队看看是我们的第一心愿:元茂队在大山的深处,离我们村有二十公里路。每年根据庄稼地的需要进山数次,每次去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一个月,那里让我们留下许多的记忆。抬头是山,低头是山,连绵起伏的小兴安岭让我们真正的做了一回山里人。应我们的要求,今天李文杰和车永久开车送我们进了山。
当年,队长一声令下,我们卷起铺盖,马车载着我们在兴安岭的山路上来来往往。(老照片)
在屯子里时,知青住在集体宿舍,老乡住在自己的家里。但到了元茂队,不再有老乡与知青之分:我们睡一个铺,吃一锅饭,一块地里干活,真像是一家人。
起先,我是那么不习惯,怎么搞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住在一个屋子里?一天劳动下来洗洗涮涮的多不方便呀,而且还和老乡挨着睡。
但不习惯也得习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不就是最好的机会吗?
吃完晚饭,我们女知青们端盆凉水相约一起去厕所擦身子,搞个人卫生。这厕所实际上就是在树林里用树枝拦了一圈,地上挖一个坑,上面铺两块木板就是了。
山里没有电灯,屋子里点的是火油灯。天黑了往被子里一钻一觉睡到天亮。
早晨,一碗面片;中午,白菜土豆汤加两个馒头;晚上,一碗玉米碴子,或是窝窝头,咸菜。在这大山里我们真正与贫下中农实行了“三同”。
在元茂队吃饭不用饭菜票,吃饭时自己拿碗到锅里去盛,就像是在家里一样。元茂队的屋子里只有草铺与锅台,没有桌子。于是吃饭时,有坐在铺上吃的,有站在门口吃的,也有蹲在屋外和柴禾垛边吃的······
到黑石砬子去,我们的第三个心愿:黑石砬子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四周群山怀抱,小溪流水淙淙。
黑石砬子以黑色的悬崖巨石而得名,我的插兄兼博友“大头蔡”曾在博文中写他在这儿采石头时,差点殒命的惊险一幕。
车缓慢行驶。
博友美评!
清晰的记忆,难忘的青春,依然鲜活着的情怀,我看到了生命的激情与张力,看到了情感的真切与厚重。那黑土地上手拉着手的草木和庄家就是您们不老的青春和生命的活力。
-
-
-
梅亦香对你的博文《返乡纪实(七)寻找青春的脚步》发表评论
-
寻你的足迹走进你的博客,一口气读完了你七篇关于来黑龙江黑河的博文,于是知道,原来你是支援过黑龙江建设的知青,对于知青,我是怀有真切情感的,我知道啊,你们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进静寂的村庄。你们是那样健康、朝气蓬勃。你们聪颖,拥有知识和灵性,多才多艺,你们所到之处,是当之无愧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推动者。 -
真诚的希望你们常回来看看,真诚的感谢为黑河建设贡献了青春的你们!黑河人民永远欢迎你们!
-
guichun对你的博文《返乡纪实(七)寻找青春的脚步》发表评论论此行的往返里程,绝对不亚于一次普通的远行;看此行的显赫程度,肯定比不上任何一次旅游!但这些并不重要。我们的知青老战友,就是要在花甲之年,抽空去第二故乡走一走、看一看,寻找青春的脚步!乡情,亲情,故乡情,时刻在胸中激荡;黑土地、旧房子,乡亲们的笑脸,总是依稀可见。。。。。。今天,这一愿望终于实现(有的知青已不止一次回故乡了)了!它的实际意义绝非用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谁亲临其境,谁就最有发言权。当局者的感悟是最深的。钦佩你们!
-
-
-